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令人着迷的一个领域就是人格心理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自虐、自恋等边缘心理和行理,并通过探究这些,来安慰我们受伤的心或者剧烈不安的情绪。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格类型都有哪些呢?我们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特殊的思维方式或者行为模板,你绝对应该相信,那些都过往岁月的风沙在个体的内心留下的烙印。这个信念,会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我们的职业路径、配偶关系以及子女的早期教育都会很有裨益。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各种发展因素的影响。而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基础人格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形成。这与一句中国老话相互呼应,那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历来的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或深或浅的赞同这个看法。不过,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赞同,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的变化。换言之,就是人格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的变化,而非一成不变。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地方。本来我们认为我们的肉体会经历从小到大、从少到老的变化,没想到思想和人格居然也可以如此。
只不过这个变化有时会严重有些会轻一些。比如在遇到严重的创伤时,这个影响就会比较大。而我们的人格中,总会有一些特征是终生恒定的,而还有一些会经常变化。
因此,千万不要小瞧了人格的复杂性。对它而言,唯一的不变就是不断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也并非是一维的,人格的变化会非常丰富多彩。
或者正是人格的这种多面性,才会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希望,比如你即便是到了80岁,可还还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30岁的小伙子,而不愿成为那个固执的老头。
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谨慎的对待人格的各种理论很有帮助,更会给我们研究人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异常小心。比如意识与潜意识因素。
那么什么是意识因素呢?意识是我们的其他课程中总是要强调的。它会更注重一个人的外在特征,比如意志力、思想、动机等。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为什么我喜欢这个人,为什么我们选择这份工作,我是一个幽默的人,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乐观的人,这样我们就能在意识层面理解这些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潜意识因素。潜意识因素实际上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的。就是我们内心的焦虑、冲突、压抑的情绪、对利益的追求等等。这就好像你的密室下面有一个黑匣子。无论是精神分析、动力学还是以关系为导向的心理咨询,通常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安全的关系中探索这些被压抑或防御的冲突。用更好的情感体验取代以前的创伤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