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现在更被很多人简称为“封神”。这本书的作者历来有很多争议,现在一般认为是明代人许仲琳所做,也有人认为是扬州人李云翔创作,在传说中还有人认为是施耐庵的作品。最后一种说法应该比较无厘头,施耐庵连《水浒》的作品都还有些拎不清,更别说别的书了。
这本书与一般的历史小说不一样,表面上光怪陆离,写了很多神仙、灵怪之类的超人类意象,可事实上却更像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里面有很多情节都是映射明代的政Z事件的。
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这部书确实有太多可以分析讨论的维度了,比如有些学者就认为这是一部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像小说中的雷震子,可以展翅高飞,如果排除了神话的因素,这不就是关于飞行器的设想吗?更别说里面的各种法宝了,这不就是各式各样的发明吗?
故事的设定是在商朝末年,那时的大王是帝辛,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纣王,是小说中的反派**oss,标准的富N代,有钱、好色又霸道。
本来殷商还算是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可是纣王的一次去庙里烧香却出事了——纣王看得哪个女人不好?他居然看上了女娲娘娘,对着娘娘的雕像大不敬,说了句:美人,下来陪陪咱呗!
这还得了?直接把大神得罪了,女神直接找了三个女妖来迷惑纣王,要搞垮殷商王朝。
三妖之中最敬业的是狐狸精妲己,简直坏透了,满肚子坏水。这妲己不仅当上了纣王的王后,不断设计陷害殷商的重臣,比如杨任、比干、商容等,还整天拉着纣王在酒池肉林中吃喝玩乐。
纣王对美女言听计从,对忠臣却疑神疑鬼,这就是一个王朝衰亡的征兆。而西岐早就在积蓄实力,随时准备倒戈一击。本来文王被软禁在朝歌,双方维持着脆弱的君臣关系。可是随着“万人迷”伯邑考进入朝歌,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伯邑考是西岐的大公子,父亲西伯侯姬昌多年未归让他心生思念,他便只身入朝歌来寻父。不料,伯邑考被妲己看上,因不愿与之行苟且之事而得罪妲己,最后被纣王剁成肉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成为西岐与朝歌开战一根导火索。
再次回到天上,元始天尊掐指一算:殷商王朝将亡,于是他让弟子们帮忙灭商。这不仅可以帮助十二金仙在战争中“渡劫”,而且被杀的人还可以封神,解决天庭岗位空缺的问题。
于是,元始天尊和另外两位***制定了一份神榜,其中包含365个空缺职位,因此有网友戏称《封神演义》是“公务员选拔”。
在《封神演义》中,各路仙妖分为禅教、截教和西方教三大教派。禅教是由元始天尊和老子创立的;截教是通天大师创立的,西方教宗是准提道人、接引道人创立的。
禅教有一位弟子,名叫太乙真人,他有一个二代弟子,就是哪吒。禅教创始人虽为元始天尊、老子,但一代弟子中也不乏佛教弟子,如文殊、普贤、慈航等。禅教中人,都是由人修成的仙。
截教,就不同了,显得妖气冲天。它与禅教最不同之处在于:此门弟子多为虫兽,总之就是邪气比较大。
最为盛行的是西方教,由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创立。在书中,作为众神之主的鸿钧老祖,也要对他们礼让三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天马行空、包罗万象。书中内容以道家观念和民间文化为基础,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也为我国古典神话和民间文化增添了大量素材——
纣王与妲己的故事,姜子牙给想钓鱼的人上钩,哪吒闹海、文王吐子、雷震子、杨戬收割梅山七怪、十二仙破十绝阵、三教对抗万仙阵……
其中一些内容本来就存在于历史中,在书中被重新加工,比如哪吒与雷震子、瘟神、火神、邓辛张陶、庞刘苟毕等民间神的来历;有些完全归功于作者的原创,如禅教、界教、十二仙、鸿钧老祖等。
但不管是原著还是二创,以上典故能流传至今,杨戬、哪吒、十二仙等人物能红到今天,甚至成为民间神祗被万民供奉,全得益于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