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必读名著精讲-中国卷。
自从2019年新课改之后,语文就变得越来越难了,成为学生成绩的主要拉分学课。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还放了狠话:以后的高考语文题,就是要让至少15%的人做不完。
这就是在生生拉仇恨。以前在家父母就可以辅导孩子学习语文,可是这一改革,别说是家长了,连辅导机构都有些不能胜任了。
那么,新形势下的语文应该怎么学习呢?
经过我们对这些年语文高考状元们的研究发现:这些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阅读量大、知识面很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涉猎历史、地理、艺术等多个学科,真正是“复合型学霸”。以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武亦姝为例,人家就是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用实力证明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说明语文的确很重要,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条基本途径,可是辅导孩子读书这绝对是超过了很多家长的能力范围,况且在很多时候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
小编也问过一些家长:考虑给孩子报个语文辅导班吗?
不想,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家长的狂喷模式,他们历数辅导班的各种恶行,比如,老师的水平高低不等;课程设计不考究,孩子也不爱学;只是让孩子刷题背答案;很多老师自己知道的东西就不多……
就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推出了这套音频课程,下面以《水浒》为例给大家说说我们的教课方式有何不同——
对于“水浒”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了吧。可是,如果不是听别人说,想必大部分人都不认识这个“浒”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硬是把书名念成了“木许船”,当时我是一愣一愣的,半㫾后才明白他说的是啥。
你难道就没有奇怪过,四大名著里别的书名都很通俗,可偏偏来一个《水浒传》,拽自己有学问?当然不是了,作者施耐庵是位大家,书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会胡乱写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书名背后的故事。
水浒传是以“宋江起兵”为骨干写出来的,而宋江起兵这件事在历史是确实有的。然而起兵的规模应该不大,也就是36人,你看看初中生的一个班还60来人呢,差不多两个宋江义军了。
《水浒传》就是在这样一个故事的基础上扩充,最后写成了一本英雄侠义小说,讲述了梁山好汉反抗朝廷,后来水泊梁山不断壮大,最后被朝廷招安、消亡的过程。
那么,一个民间起兵的故事,叫什么名不好呢?比如《梁山起兵故事集》,有点太接地气?要不就按欧洲的翻译名叫《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样不好吗?既香艳又充满悬念。
而作者恰恰起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水浒传》,让人看不明白,这样或许对于作者而言比较安全,可是等你查一下字典,原来“浒”字是水边的意思,似乎又觉得贴切了。
关键是“水浒”二字的出处很深,《诗经》中说“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讲的是西周的先人来到水边,然后这个部族兴旺发达,推翻殷纣,建立了周朝。而周朝是“礼”的开创者,它是最讲秩序的王朝。
这样一看,《水浒传》的名字就有意思了,成了“发生在水边的关于重建秩序的故事”,读到这里,你会不会“噢”的一声明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