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的亲子课。
记得有一名畅销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想起作者记这个书名的本意,应该是为了强调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吧。
事实上, 一旦大家重视起来家庭教育,才会发现:哦,原来这么复杂,里有有很多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而且,还有很多伪专家故意在把家庭教育这池水搅得更浑,越来越多的新理论、越来越多的新名词不断涌现,把很多家长都搞得一头雾水,反而是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最美的教育往往都是最简单的,我们这套课程也是旨在给大家普及一些这样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做到雅俗共赏。
我们在课程中就是要传达一个概念,告诉家长:怎么培养真正自觉的孩子。而且,这套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手把手教会大家。
课程都是一问一答式的,针对一个个现实的问题,给大家一切切实可行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妈妈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会十分担心过度的溺爱会害了孩子。那么,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如何处理爱与溺爱的问题呢?
首先,要分清爱与溺爱的边界。比如吃饭吧——
真爱:孩子饿的时候给他美味可口的饭菜;
溺爱:满足孩子额外的饭菜要求,或者玩手机、看动画等附加要求。
溺爱的本质并不是爱,而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自私愿望,为了过度的控制。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会随便提出过分的要求。所谓的不正当要求,都是成年人定义的,而孩子却并不懂这个边界,这些需要我们为孩子制订规则。
通常来说,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都要尽可能满足。当然我们也会以成年人的眼光审视一番,如果觉得过分了,就会阻止孩子的一些正常的需求。
比如,一位爷爷提出的担心:
小孙女一直要求抱抱,如果每次要满足她这个要求,是不是就算溺爱她了?
为此,这位大爷非常担心。
其实,这是一种多虑,因为要求抱抱是孩子的需求。孩子希望被抱,这种肢体接触是每一人正常的人都有的渴望的爱的需求。所以,成年人并不需要担心。
我们需要回避的只是那些孩子并不需要的东西,事实上,这么小的孩子,基本上不会提出太过分的要求。
可是,总是有些成年人心性很邪,总是担心孩子提出来杀R放火的要求,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的纯良天性,正常情况下,孩子是不可能提出这种过分要求的。
另外,经常有人说:家里必须有一个虎妈或者狼爸,对待熊孩子,必须有一个人能镇得住,让他害怕才行。那么,孩子需要有一个非常害怕的人吗?
我们认为:只有熊家长,没有熊孩子。
当然,没有家长认为自己是熊家长。比如有个家长说:
我那孩子一出去就打小朋友。
因为这个臭毛病,我打过他多少次了,就是不改。
听出来了吧?自家孩子打人家的孩子,是个熊孩子,可是你难道不是熊家长?孩子不好,你就打他,不是熊家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