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辅导。
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们不断的被震惊到: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了。
当一种现象增多时,有两种可能:
一、确实是这件事的发生率增加;
二、这种事的数量不变,但是曝发率增加。
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检出率增加,也存在上述这两种可能:
一方面,在生活富足之后,家长有钱、有知识也有空闲了,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因此,专注度不高、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或疾病就会被更早的发现。
另一方面,大时代的改变,确实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现如今的青少年就是如此,学业内卷越来越严重,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心急剧变化,两种因素叠加,就会出现一个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高发期。
/01/ 青春来得有点猛
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因为:
1. 生理方面的变化。
初一时候,孩子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呈现爆发式成长,性开始成熟,身体出现第二性征,激素水平较之前也有明显变化。
与此同时,来自异性的吸引力、心思不安、攻击性和冲动也在增加。这些都直接受生理发育的影响。
2. 心理发展滞后。
青春期的身心是错位的,在生理功能和脑力方面已经算是一个成人,开始产生大人的意识,开始关心自己的“大人角色”和尊严。然而,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和心态与身体的成长并不区配,与成年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此,当能力与现实出现反差时,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沮丧。
3. 人际关系敏感。
身心发展让孩子们对于人际距离和形象极为敏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圈层中的人设。
青少年也在竞争与友谊中陷入纠结。在荷尔蒙首次处于旺盛水平的阶段,由于人际交往经验和心态不足,青少年很难把握这种平衡,因此容易产生人际压力和心理冲突。
4. 亲子因素。
随着中学生的家长步入中年,家庭的责任和生存的压力空前巨大,同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主需求增强,急于抒发自己的想法。因此,亲子冲突难免产生。
而很多家庭都没有做过准备应对这一系列改变……
5. 学业压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之间“卷”得越来越厉害。虽然一直在喊减负,但是升学的压力却丝毫不减。许多中学生在学校学习,在家复习的工作强度,一点也不比成年人逊色。
/02/ 青春可以更阳光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积极引导、运动等方式来缓解:
1. 改变生活环境。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学习压力过大而又沟通不畅。
因此,可以改善生活环境,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家长和老师应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制定预期目标,减轻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压力。
2. 正向心理引导。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不要盲目责骂,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当情绪不稳定时,双方都需要先冷静下来,等待情绪散去。
待局势稳定后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困惑和不满,让孩子正确认识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重要性,从而起到引导作用。
3. 适度运动。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是能量过足,因此,应该鼓励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通过打球、跑步等方式,可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
4. 求助专业。当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