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名著选读。
我是一个天生爱读书的人。
中学时候,刚好校门口有一个小书店,没事的时候,我就去那里蹭书。正是这种见缝扎针,让我们中学期间读完了这个书店的绝大部分图书。
得益于此,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当然,这其实不过是一个附带的好处罢了,多读书更大的益处是让我们拥有了更大的力量,看到了外面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这一辑里,我们会讲到8部名著,分别是《基督山伯爵》、《了不起的盖茨比》、《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类群星闪耀时》、《泰戈尔诗选》、《雾都孤儿》。
第一本名著,我们讲《基督山伯爵》。
这是一本可以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的作品,它最不同于大多数名著的地方,就是故事性特别强。感觉它更像是现在的网络小说,一个屌丝逆袭成为大佬,并成功复仇,看这是不是网上男频小说的通用套路?
可是你想想这部作品差不多是两百年的作品啊,至少还是有很多读者沉醉其中,是不是瞬间就觉出它的伟大了呢?
《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大仲马,之所以带个大字,是为了跟另一个作家区分,那就是小仲马。
是不是感觉两人的名字很相似呢?他们之间应该有关联的吧。其实,两个人是父子,都是世界知名的作家,就如同中国的三曹、三苏那样,是一段文坛佳话。
可是,父子两人的关系并不好,小仲马是私生子,大仲马一度不认这个儿子。小仲马也一直憎恨父亲,到后来小仲马成名了,大仲马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认这个儿子了。
小仲马反倒是不想认这个爹了,当他的《茶花女》首演就火爆时,他写信给大仲马挖苦道:
“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
大仲马毫不在意,说:“孩子,我最好的作用就是你!”
事实上,我觉得大仲马的作品更好一些,作品中的社会图境更加广阔,而且故事情节也更加离奇。
大仲马的作品很多是以历史作为背景的,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故事更有传奇性,情节也更容易出奇致胜。所以,尽管大仲马的很多作品没有太强的社会意义,但仍然成为永恒的经典流传于世。
说起来这种写法,中国人很自然会想起来金庸,两人的套路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有些人把大仲马戏称为“法国的金庸”。我倒觉得完全可以翻过来,说金庸是中国的大仲马,毕竟大仲马更早、腕儿更大嘛。
更何况金庸作品既然可以借鉴莎翁对于爱情的写作,那么借鉴大仲马的畅销书写作技巧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