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说人性。
自从鲍鹏山先生深度解读过水浒之后,绝大多数的水浒传解析课都不用听了。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来解读呢?
我想解读水浒传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感动了我,而且我看出来:水浒传是一本奇怪的书。
如果你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你看到的四大名著就一定是有颜色的,比如《三国演义》是黄颜色的,因为里面充斥着权力斗争;《西游记》是蓝色的,里面都是孩童式的天马行空。
《红楼梦》则是红色和白色的,红色是万丈红尘,白色是理想憧憬。这本书就是作者被困于现实中,却坚守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那么,《水浒传》的颜色是什么呢?
是红色和黑色,它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把雪亮的刀,劈出了一腔热血。在中国古典小说,从来没有哪一本如此的残酷而浓烈。
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本,都是有所修饰的——罗贯中对现实的修饰可能是因为他的正统观念;吴承恩的修饰,可能为了好玩;曹雪芹的修饰,或许是因为悲悯之心。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红楼梦本来已经完成了,只是因为不忍之心,所以曹雪芹才把后40回隐掉。因为结局过于悲惨。
而《水浒传》则是原生态的,毫无修饰。施耐庵生动而且细致的描绘了种种暴行,而且写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施耐庵相信他看到了世界的真·相,至少在某些环境中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刀光肆虐、全是血污。所以,作者就写实的这么写了下来,当然施耐庵也为作品披上了一层理学的色彩,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
比如,这本书曾经的名字是《忠义水浒传》,一本讲**的书,核心价值竟然是忠义?
怎么想,这个事情都不靠谱——就说“忠”吧,书里的人物真的忠于君王和国家吗?比如,宋江将死之时,李逵主张再次**,可是宋江并没有说要忠于大宋、忠于朝廷。
他说的却是:
唉,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
看来,所谓的“呼保义”也不过是沽名钓誉,根本就没有什么忠可言,不管是**,还是投靠朝廷,都不过是现实的考量罢了。
甚至吴角还建议去投靠辽朝,呵呵,如果有忠义可言的话,那它至少也有一部分是属于辽朝的。
再说“义”,似乎书中有不少关于义的描写,比如鲁达对林冲、朱仝对雷横都确实十分仗义,但是书里更多的是盘算与陷害。
比如秦明全家被宋江设计弄死,妻子的头颅被高高悬于城头之上,你说宋江有情有义,鬼才会相信。再说扈三娘,全家被李逵杀个精光,自己还被迫嫁给了一个矮冬瓜,梁山所谓的英雄们对她有几分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