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道德经》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百家争鸣里面道家的经典著作,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的哲学经典。这本经典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为什么说熟悉呢?
因为它已经融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人的血脉本能。
里面有很多的经典的语句广为流传,为我们日常所应用。比方说我们经常说到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出自于道德经,比方说天长地久、自知之明、出生入死、功成身退、虚怀若谷,等等。
那么,为什么又说他很陌生呢?
因为它很难。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前面两句,也就是刚才我说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多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之所以陌生,不光光是从文字的角度来讲,非常的晦涩难懂。另外,《道德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比如说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历史上就没有定论,大多数人认定是由老子所写。
第二个就是版本的问题,我们现在通常最流行的版本是三国时期王弼的版本,但是在王弼的版本之前出土了一个马王堆的帛书版本,但是这个帛书的版本文字部分是有残缺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生活当中最流行的那个版本,它并不是原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道德经解读的方法。
因为原文的帛书版本,它只有在章节和章节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符号,每一章每一句它其实并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所以至于怎么来读也是一个难点,这也是可能大家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
不过呢,在课程里面我们并不探讨怎样解读道德经,而是想来跟大家分享道德经究竟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或者说,道德经究竟在说些什么。再白话一点,讲读道德经到底有什么用?
首先我认为道德经是一部智慧全书,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的话,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为什么这样讲呢?
其实道德经在古代的时候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见解,就是不同的人去解读道德经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两千多年前主流的政体哲学和管理哲学的法家啊,比如说《韩非子》就是从道德经里面衍生出来,或者说吸收了它其中的管理哲学。
其实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也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老子》。另外还有《孙子兵法》,他从道德经里面得出的是军事哲学。当然这个里面还会有很多人说有处世之道、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