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_三剑客
一直以来通俗小说与高雅小说之争一直都存在。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恐怕就是那一小撮掌握话语权的文学评论家们。
所以说,在文学界情况一直都很割裂,所谓的文学名著们孩子通常都不爱读,而孩子爱读的书有人一再告诉你:不要读,它们太低俗。
经常孔庆东等文学评论界的大咖正名后,相信现在不会再有人认为金庸的武俗小说低俗了吧。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金庸就是低俗的象征。
所以这一切的原罪,就是因为武侠小说是属于通俗小说的。
在世界文坛上,这样的争执也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而位于风口浪尖的作家就是“通俗小说之王”大仲马。
恐怕这种文学评论的风气过于迂腐,让人透不过气来,就连很多大作家都受不了了。比如萧伯纳就说:
大仲马对于小说,就像莫扎特对于音乐,已经是艺术之巅峰。
大仲马的作品穿越了时不的尘烟,至今依然被众多读者所喜爱。如果这样的作家都不能在文学史上有一个较高的地位,那文学还有个祥用?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02年大仲马200周年诞辰时,法国总统做主,把大仲马的骨灰移入了先贤祠,终于成了大作家雨果的邻居。
总统在演讲中说:
共和国理应给这位才华横溢的大作家以应有的地位。
我想这是一个开明的态度,否则再过几百年,文学史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之所以说大仲马时想起来了金庸,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作品发行方式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在报纸上连载,最后结集后再以单行本出版。
这种作法经过几百年的实践证明是非常明智的,现在的美剧、韩剧都在践行这种思路,先发一季,如果反馈好,就接着拍,否则就转战其他的方向。
我们本套课程的主角《三剑客》也是如此。刚开始连载就拉高了报纸的销量。大仲马一看有搞头,就一口气,接着连载了《二十年后》和《布拉热洛纳子爵》两本书,它们共同构成了“剑客三部曲”。
下面说点我对于《三剑客》不一样的看法吧。
第一点就是跑题了。你看事实上,小说的主角是达达尼昂,那小说难道不应该叫“一剑客”吗?
即便带上他的三个朋友,那也应该是“四剑客”,对吧?
看来这个“三剑客”应该是指达达尼昂的三位朋友,这还是名不副实,因为小说的男主就是达达尼昂。
第二点就是立场反复。达达尼昂的出人头地是因为被王后看中,并被她派到英国去送信。这一段可以说是占据了小说的绝大部分章节。
显然这一段描写中似乎王后方是正义的,而达达尼昂他们也加入了这一方,而对立面的主教黎塞留把持朝廷,似乎就是非正义的。
但是小说的最后,他们居然都接受了黎塞留的封官。
不管西方的认知中这意味着什么,至少我们中国人的理解就是两面三刀。这可能就是大家评论《三剑客》的时候,一般只强调友情,别的都语焉不详的原因。
还有就是在读这本小说时,需要对当面欧洲和法国的历史都要有一点了解,否则不太容易弄清楚。当然,如果你只是把它当爽文,那完全不需要纠结于此,尽情去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