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
业界公众的中国的新文学,开始于1917年1月。
那时,北大教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呼吁对中国的旧文学进行改革,抛弃2000年来的儒家文化传统,开启了新文学的纪元。
在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这个呼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很多年轻人回入到新文学的创作中来,从此中国的新文学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进程。
说起来新文学,首先指的是新语言,这是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知乎者也的文言文而言的。虽然文言文的文字节约,而且有独特的韵律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言文对于一般大众而言,接触、欣赏文学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当时的新文学阵营的主将们开始使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
所谓“白话文”,指是是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书面语。也就是说,现在语文课本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白话文。
你看,只要你认得文字,大部分内容都可以轻易地读得懂。这便是文学语言的更新。
随着文学语言的变化,文学的体裁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出现了新诗歌、现代小说以及白话散文,还有现代戏剧。
中国近现代文学正如新文学的旗手之一徐志摩的著名诗歌《再别康桥》中所说: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你看,这跟传统的唐诗宋词极为不同,一张嘴就是大白话,显得通俗易懂。但是,它确实也是诗歌,有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再来看看现代小说。
采用白话的同时,向欧洲学习小说的创作技法,这使得新小说和中国封建时代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内容的小说区别开来。
而且西方科学民主思想也影响了我们作家们,比如鲁迅用小说来批判陈旧的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老舍则用小说来表现底层人民在黑暗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小说在现代作家手里已经不单是文学,而且还有启蒙民众思想的意味了。
白话散文和现代话剧同样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
比如和古代散文相比,现代白话散文、戏剧变得更加灵活,而且还引入了西方的标点符号。
这下人们就不用看着一整页满满的汉字犯晕了,也不用再为如何断句而犯愁。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么一句没有标点的话,到底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还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没有标点的事件你真的理解不了。
至于话剧和传统戏剧的区别就更明显了。传统戏剧大多数可是要依呀呀唱上一段的,而且水袖一摆,从戏服到表演都采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方法。而现代话剧则以对话和写实为主,比如曹禺的话剧雷雨可就不再唱了,而且要反映更具体的社会问题。
现代文学的创新无疑给中国文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给中国文学添上了一道光芒,照耀至今。接下来的视频,我们将一个一个走进当年作家们,了解他们的人生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