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通识课。
关于地理,每一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疑惑,比如:
为什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黄河?
为什么中国人的文学气质更偏向江南?
新疆的罗布泊里真的有魔鬼吗?
为什么西南的美食之都是在成都?
大熊猫那样一个傻东西,怎么就成了国宝?
这些或难或易的问题,都非常有趣,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搞自媒体,写了很多篇地理科普的文章,就是为了给广大的地理迷们答疑解惑。
比如,中国人来自于哪里?成都名称的由来是什么?九寨沟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消失吗?
这些文章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万千网友眼中的爆文,每天都是几百万人在读。我也因此颇有一点小傲骄,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功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而且自己做得工作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地理科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造爆文,而是要普及地理方面的知识,并为大家建立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协助养成探索世界的精神。
所以,仅仅是写地理类的文章显然是不足够的,应该是进行一种更系统的地理科普体系,借此来为大家建立地理思维。
那么,什么是地理思维呢?
打个比方,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及黄河,都是支离破碎的不同景观而已,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但是,只要我们通过表层来重新打量它们,罚没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紧密了,甚至可以说是相伴相生的。
怎么说呢?
这还得从几千万年前说起。那时南边的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并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
中国从此开始变得西边高、东边低。正因为此,东部、南部的湿热水汽难以越于高原进入,所以西北地区越来越干旱,所以形成了戈壁沙漠的“大漠孤烟直”景观。
由于西北的干旱,西北风越来越大,沙尘吹到北方,慢慢落下来,就形成了黄土高原。而一条经此流过的河流也因此而变得颜色土黄,河水中满是泥沙,这就是黄河。
在黄河千万年的冲刷下,华北地区形成了丰沃的土地,这就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华北平原。这里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粮仓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华文明。
你看,那一次碰撞,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可能只是一个偶然性事件,但是其后续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却在地理上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这就是地理的思维方式,一种可以让我们重新看待世界的更宏观的方式。如果你掌握了它,世界在你的眼中就会变得不一样。
然而,懂得地理思维的人太少了。那么,怎么样才能帮大家建立地理思维方式呢?
我想,有一门相关的系统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便是我们做这套课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