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
在做了很多年的孩子启蒙教育,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如何把科学和人文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用怎样的方式是传递给孩子?我们只想在今天这个全新的时代,帮助孩子实现属于新时代的优秀,也就是成为一个超越学霸的通才。
我们的刊物在很多人眼里是一本曾经两次押中过高考作文题的读物,包括2018年高考。但我们的目的不是押高考试题,我们只是从这个现象看到中国对教育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不再偏向于专才培养和更多考察孩子知道些什么。
现在的孩子需要在大量交叉学科中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走到这个时代更需要的通才之路上,孩子们需要和那些在整个科学历史和科学现实中做出成就的顶尖大脑一起走过。那些在发现之旅经历那些曲折困顿,才有可能把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真正融会贯通。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带领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那些重要逻辑,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
记得我小时候,我的母亲也很重视教育,和那时候的大多数家长一样,她更在意让我学会什么,她的方法是让我提前认字,提前进入小学课程的学习。
而我现在更愿意从我的孩子开智起,就让他浸润在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中,并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
原来我知道了一些东西以后,会自然产生好奇。
当我追问下去,就可能知道更多的东西。
我甚至会有质疑,会有推翻前人结论的愿望。
这是一个有序的重建思维的过程,会让孩子更加有能力自主学习,走得更远。
我做科普工作已经18年了,以一名学历史的文科生身份开始,从最初参与科学历程栏目,获得与各个学科的科学家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到后来进行各种系列科学纪录片的策划与制作。
为了追上全新知识的脚步,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思维方式被完整击碎并重建的过程。我有幸能在此基础上跳舞,少年时积累五年,收获10万读者,所有读物的内容都是智慧集成,是真正的大家与大师深思熟虑之后的成果。
而我要做的,正如我过去一直在做的那样,就是找到一种最恰当的方式,重新梳理那些亮点,整合与结构他们,并借助人文的历程故事呈现给现代的少年。
我们在整个音频课程的制作过程中,试图以逻辑的力量来引领思维,让知识成为可以整合与塑形的样态,真正引入大师级的逻辑与认知高度,以此形成对孩子的循循之诱。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个充满乐趣的思维游戏。相信你会发现,孩子好奇的视角已经延伸到从未企及的那些领域,孩子的思考已经超越了你的理解。这个时代让孩子们拥有更宏观的视角,更多维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