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脸看懂中国史。
我们这套课程会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解读他们所处的大时代。
我们来打个比方吧,说起来明史,不管怎么说,都必须提一下王阳明吧。如果要说中国近现代的科学史,那得说到徐光启。好,那我们就从这两个人物说起。
现在有学者把中国的近代化一直推到了晚明,所以正好这两位都是中国的近代化前夕的人物,王阳明和徐光启都看到了中国当时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大问题。
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看特别火的一部电影,叫《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主要观念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一些观念其实跟历史上的王阳明他所发扬光大的心学有巨大的关系。
心学强调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恶流善,那么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每个人只要能够修行到某种境界,所谓致良知,然后又能够做到知行合一,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赢得与世界的精神搏斗,在精神上获得升华与超越。
徐光启又是另一番眼界。他认识到了即使经过王阳明的发扬,儒学已经很难再解决中国当时的精神问题了。
所以,他就希望引进西学,用天主教来为中国的精神生活提供良好的补充。
所以这两个人都是看到了当时中国精神生活的问题。而像王阳明实际上是从禅学当中获得了资源,徐光启是从天主教那里获得资源,他们是希望通过这种外来的资源弥补中国精神缺失的部分,这一点也是我们最后一部分的主题所在,就是通过外来的资源来弥补那个时候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精神生活。
其实,明朝的代表人物还是挺多的,除了王阳明和徐光启,海瑞和崇祯也很有特征。
他们两人从反面证明了中国的精神生活到了一个何其危险的境地。这两个人都是跟时代脱钩的典型,他们落后于时代。
比如海瑞特别坚持传统儒家的理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同时他又坚持绝对的廉洁,特别强调规矩,特别反对贪污。从道理上说,海瑞没问题,但是他在实际的Z治生活当中,可以说是众叛亲离,孤城一个,完全没有办法真正贯彻自己的主张,反而容易成为别人的工具。
那崇祯的问题是什么?崇祯完全是仿效他的祖先朱元璋,多疑,刚愎自用,吝啬,希望别人都能忠君爱国,而崇祯不承认人是自私的,他不考虑臣子们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这样的皇帝在已经强大起来的文官官僚集团面前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你要知道官僚集团本身其实并不一定要服务于谁,他可以服务于明朝,也可以服务于清朝,他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除了其中像海瑞或者像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外,其实大部分的官僚到了明朝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集团,如果用现代的话说,他们其实相当于职业经理人,至于老板是谁无所谓,职业经理人为国家为公司服务,他是不管谁是所有者的,他都可以完美的运行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