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角下的中国史。
相信你一定听过很多的历史故事,有中国历史的,也有外国历史的。
但是你发现没有?我们中国的历史故事,跟外国历史完全就不是一种画风。即便你对中国历史如数家珍,对世界历史也耳熟能详,你也很难把两者合二为一。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甚至难倒了很多历史学家。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秦始皇你熟悉吧?亚历山大你也听说过吧?
他们都在差不多同一个时代建立了不朽的功业。那为什么最后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而亚历山大的帝国却一两年就崩溃了呢?
再比如孔子你熟悉吧?他跟西访的苏格拉底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但是为什么他们的思想差别就那么大呢?
还有中国的科举制度,你也了解这个制度,让很多寒门子弟也能出人头地。
那古代的西方是怎么来选拔人才的呢?和科举制度比起来有哪些优劣呢?
你看明明是我们很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但中西方历史放在一起这么一对比,就把我们给整不会了。
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为你打通中西方历史,并且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从中分析出中西方文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听到这儿你可能就会说了:
我刚才答不上来,那是因为之前没有对比过,被老师这么一提醒我就知道了。
我画一个时间轴,把中西方历史上发生的大事都写在上面,这不就能对比了吗?那为什么要听这门课?
这件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困难。
首先,对时间表就没那么简单。历史多而繁杂,如果没有完整充足的专业学习,你很难通过时间线去归纳总结,我们总不能一年一年的做比较吧?
那这个比较的时间段多长合适呢?中国的朝代可以对应西方哪个时期呢?这都是很专业的问题。
而在这门课里,我不光会帮着你总结出中西历史的大事,还会划分十多个主题,像是人物、战争、艺术、建筑等等,去进行精细化的对比,更有针对性的了解中西方文明的差异。
其次,这门课不是简单的给你讲中国历史故事,或者外国历史故事。我们这门课的重点在于对比这两个字,中国和西方的历史有哪些不同呢?这些不同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才是咱们这个课程的重点。
那么我们这门课怎么讲呢?
我们这门课有三个特点:
第一,拒绝死记硬背,我会带着你顺着历史的发展顺序,用重要事件和人物把中西历史串联起来对比着讲。
就比如说秦始皇嬴政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刚好相距100年,那差不多是同一个历史时代的。他们都年少有为,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
一个被荆轲刺杀之后大难不死,开创了中国统一的局面。一个却在建立庞大的帝国后突然英年早逝,帝国不久后便分崩离析了。
但是帝国的统一与崩溃关键就在于一个英雄人物吗?嘿嘿,我可不这么认为,在后面的课程里,我会和你深入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