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爆文完美是种病,不治...正文

完美是种病,不治不行

发布于10月前   {{plCount}}评论   {{actData.readnum}}阅读
完美是种病,不治不行
文/不一样的天空

追求完美是种病,不治不行

今天的小课来讲点关于完美的话题。
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有完美倾向?满意与完美的区别在哪里?

简单说,完美就追求更好的效果。
我们来看满意与完美的区别——

满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一件事情变得超过及格线,接近完美的过程。
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过程。
通过令人满意的工作,我们和围围的人会认为我们是有能力的。

每一次满意乃至向完美的冲击,都是一次净化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突破自己,人生变得更加丰满。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电影导演。
拍戏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行业,用满意来要求这些导演们就有些不够了,他们得更向完美靠近一些,不管是好莱坞大导演李安,还是我们的“青年导演”周星星,都是如此,每一次都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歌坛也是如此,周杰伦每次筹备新专辑都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因为如此,他才得以在乐坛20年屹立不倒。
再如科技圈中的乔布斯,也是一位高标准要求者,一次次接近完美的产品研发让苹果如今的市值已然接近4万亿。
可以说那时的苹果**是趋于完美的,而如今它更多的是令人满意,这也算不错了。


说到这儿,你应该对完美和满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满意是达到好结果的下限,实现基本的效用。
而完美则是好结果的上限,也即是正常的完美。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完美呢?

正常的完美是在满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使主导者更加自信和有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正常完美。
所以它是积极的、积极的。

那么什么又是极端完美呢?

极端完美是指过分追求完美,是耗费过大的精力和资源追求最后那百分之分的完美。

与正常完美相反。
极端完美不是为塑造我们,而是要摧毁我们。
如果说80%就算满意,95%算完美,那最后的5%就是极端完美,为实现这最后的5%,可能要花费比前面95%还要多的资源,可谓得不偿失。
正如苹果**,乔布斯曾希望iPhone薄得像一张纸,而这种极端完美倾向的性价比太低而最终被放弃。


我们来举个例子。
像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他们因为过于担心自己在社交上表现不佳而对自己要求更高,结果让自己很难受,这就是一种极端完美。
如此一来只会让自己更糟。
结果不是自我实现,而是毁来自己。


那么,极端完美倾向的根源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害怕自己的不完美影响自己的社交表现或工作成绩。
因此,不完美就会让他感觉很不舒服。
比如,我认为社交时应该自信、大胆、炫酷。
但我实在做不到,那该怎么办?

我们通常是强迫自己装作自信大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出去应酬,因为什么呢?是自己感觉不完美。

极端完美的一个大问题在于:认为不完美就放弃
比如我定了每天六点钟起床,结果醒了一看,六点半了,那就干脆不起来了,睡到八点再说。

况且,一上来就是追求完美也是不合适的。
做事需要遵序渐进,首先应该达到满意的标准,还说早上起床这个事吧,六点有些太早了,我们定到七点吧,这算100分,打铃后多睡一会儿,七点半起床也行,算80分,实在是困得不行,最迟得八点起床,这样也不会迟到,这算60分。

这个例子中,八点起床就是及格线,七点半是满意线,七点是完美线。
这样既不会耽误工作生活,也会达到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


极端完美倾向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完美不继续

什么意思呢?做一件事,做到一半才发现无法做到完美,那就中断不干了。
比如考研的时候觉得数学不错,学一段时间才发现,数学居然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马上对考研灰心意冷,才报的英语班也不上了,去打球或散步,干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去了。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有完美**倾向呢?主要是掩盖对自我的不认同。
是一种严重的不自信,对自己的否定,只是掩盖了一层追求完美的外衣而已。
正如有人哲人所说:宣扬的就是缺乏的。
正如二十年前比尔·盖茨说他多么有远见,而事实上微软是一家极其缺乏前瞻性的公司,错过了机顶盒,错过了移动互联网……

{{actData.zannum}}

评论

{{plCount}}条评论
评论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完美是种病,不治不行不一样的天空

关注点赞
文章 0获赞{{authData.zannum?authData.zannum: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