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心理师集体转向禅...正文

心理师集体转向禅学为哪般?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心理师集体转向禅学为哪般?
文/龙爸开讲

心理师集体转向禅学为哪般?

禅学与心理咨询,似乎是永远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件事情,那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们会很多人都转向禅学求助呢?


心理咨询缘何求助于佛学

说到底两者都是要治心病,或者说心理咨询也是自我修行的一部分,这就与佛学不谋而合。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建国后可以分出两代人的话,90年是一个分界,其前后人们的心理状况严重分野。
先说60、70、80这一批人吧,他们从小在饥饿中长大,这种饥饿感几乎伴随着他们的一生时间。
加上特殊时期的烙印,他们缺乏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根本就不敢有自己的理想。

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他们的后半生要莫就是麻木的混吃等死,要不就是在空虚和恐惧中难捱。
再看90后的新一代,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可是社会的剧烈变革中的离婚率增加、频繁更换工作、职场压力增加等现象,造成很多人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融合佛学的难点

几乎每个中国人谈起来禅学都能说上几句,然而对于更深入的一些理论和知识,其实都是所知甚少的。
心理咨询师也是如此,大家都好像很热衷于谈佛谈禅,但是又有几人能说得明白呢?

因此,尽管多年来有不少心理专家提出心理咨询与佛学的融合,可实际上却是无从下手,连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也少得可怜。

甚至不客气的说,心理研究入佛的这种提法,让很多本来知识根基就不牵固的心理师产生了新的困惑,特别是佛学作为一种**的信爷与心理师职业之间的冲突与混乱,更是让人无所适从。

然而瑕不掩玉,佛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在其**外衣之下是一整套对身心的**法门,尤其是上座部也就是小乘**,天生就与心理冶疗有着割不断的关联。

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研究**与现代心理咨询的书籍非常少,而且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主要原因是作者写作的动机不纯,很多是大学的老师为了评职称而搞的抱佛脚之作,这些伪学者的伪作很值得人警惕。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珍贵作品中,《心经与心理治疗》是值得一提的,尤其是他的研究方式很有借鉴意义,作者并没有照搬以前的实验模式,而是采用了很多生动鲜活的例子予以对方和验证。
这一点对于佛学与心理咨询相关性研究的早期阶段应该是很必要的,既实用又更加直观容易理解。


《心经》与心理咨询

佛学可用于心理咨询的技术有很多,比如禅修技术和顿悟实践。
这些都是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们很有益的技能,用于思索自身问题的根源和改变思维行为轨迹十分有效。

细究之下,原来作者是颇有佛缘的,他曾在德国柏林的寺庙中修行,这是为数不多的坚持禅修的佛寺。
目前作者还在进一步修行中,随着道行日深,想必会有更多的体悟分享给大家。

下面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这本书谈论的重点——《心经》。
心经虽短,但饱**无边的人生智慧。
比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看似很简单,却是一种极高境界的修行体验,也就是“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即高深的智慧。

修习如此精深的般若,至少要经历十步,每一步都不容易,少则三五年,多则十余载。
可以说,只有极少的天生智者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中一气呵成这些过程,真正开悟其精髓。

总之吧,把《心经》的智慧应用于生活,人就应该被视为一种元粒子,他们遨游于大千世界,进而回归本质,从此通透无遗,做人本应如此,自在逍遥。


《佛学与精神分析》

佛学与心理咨询的另一本大作要早一些,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佛学与精神分析》,作者是铃木大拙和弗洛姆

不过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些本似乎过于初级了,很简略,谈不上深入也说不上详细。
究其根本是因为铃本没有心理临床的经验,而弗洛姆虽然是心理学大咖,却在修行领域完全是门外汉。

然而这两个人毕竟是开先河的**,他们的跨界对话其实更早,那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实际上,从此开始,一直有人在做心理咨询与佛学相互融合的相关工作,只是那时的国内相对闭塞,传过来的资讯较少。

开放后,得到这些全新的资讯的国内同仁们,既惊讶又狂喜,他们的心中还略有一丝遗憾:禅宗本是东方的文化遗产,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却在欧美西方。

说起来也是让人颇为唏嘘,国内在很多年内的学术氛围都被别的事情耽误了,而且截至目前国内所谓的一些心理专家依然在挂着羊头,他们缺乏理想,没有职业操守和人生理想,以至于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奇怪的情景——心理医生羡慕开跑车的富翁。

我们说:一个有理想追求的人,必然有稳定且持久的职业认同,他们会把职业视为生命,为其奉献一生,他们所羡慕、嫉妒的对象只可能是同行业中的最强者,而非外行中的更有赚钱的人。

换言之,他所在意的永远是用更好的方式服务他的客户,提升自己的技术与技能,而不管这些手段是否是国产或来自于西方。
也就是他只对职业理想有认同,**方面再也不会局限于国家或民族,而没有理想的人,则会在不断的追求名利中虚度一生。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心理师集体转向禅学为哪般?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