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逃脱“未完成”魔...正文

逃脱“未完成”魔咒

发布于10月前   {{plCount}}评论   {{actData.readnum}}阅读
逃脱“未完成”魔咒
文/不一样的天空

逃脱“未完成”魔咒。


你的心中有尚无完成之事,或者遗憾想要重来之事,再或者久久不能释怀之事吗?

记得《陈忠实传》中说:陈忠实中年之后就开始焦虑,一直为自己没有一部可以枕着入棺之作而遗憾。
可以说他的后半生都被这件事所困扰,所幸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完成了此事。
也算是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问题正是在于无**视这些未完成的事情,但是这些未竟之事却一直在他的潜意识中酝酿,直至被其完全控制。
就像你的袜底有一个破洞,你一直刻意不去想这个事,但它却不时的窜出来,使人完全无心做好工作。


其实,没有人能真正逃脱内心中的“未竟之事”。
客观的说,认识到这些“未竟之事”并有效地解决它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心灵的成长——这就是人生的天职 。
真正地接纳内心深处的“未竟之事”——即使它们是如此的令人痛苦。
 


人性何以难以改变? 

先说一个心理实验:有人在白纸上画一条弧线。
孩子的习惯是:拿起笔,将弧线空白处填满,使弧线成为一个完整的圆。
更令人惊讶的是,大猩猩居然也有这种习惯。
 

此外,孩子或大猩猩都会尝试平滑的绘制这条曲线,以便最终的图形与原始弧线一样平滑,两者看起来天衣无缝。

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要把事情做到完美。
而人的身心需求如同一列很多节的火车,当最迫切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涌出来。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现在吃饱穿暖了,很多人反倒不幸福了的原因。

我曾经有一个学员,她的父样粗暴而严厉。
她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恨,只能尽力巴结他。
结婚后,她算是彻底解放了,便一股脑的把过去的不满和怨恨全部投射到丈夫身上,动不动就发脾气。
 

事实上,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正在复制她的父亲的行为模式。
后来她甚至动不动就打架,丈夫忍无可忍时,从单打演变成双打,日子久了就演变成家庭暴力。
她的婚姻濒临破裂,她仍然无法克制自己的仇恨和愤怒。
事实上,她对丈夫的不满和怨恨根本就是毫无道理的。
 

尽管丈夫忍气吞声,一再忍让,这位女士内心的症结仍然无法治愈,因为她内心真正需要的是父亲的道歉。
无论她的丈夫如何对不起和包容,他都无法真正取代她的父亲。
结果,父亲的道歉就成了该女士心中“未竟之事”。
 

在夫妻生活中,她只要看到丈夫就会想起父亲,心中的这件”未竟之事“一再被唤起,迫使她不断的努力“完成”。
这种注定无果的努力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她也会更加执着于当前模式的“完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循环。
 


未竟之事

格式塔疗法之父波尔斯说:当一个愿望受挫时,满足它有风险,而挫败带来的恐慌同样无法忍受。
然后,人们会抑制自己的**和,以免痛苦和风险。

似乎是通过压抑和”遗忘“,让“未完成的事情”远离我们的意识,至少比让它永远打开着,我们什么事都做不成要好得多。
我们想的是:当这些”未竟之事“被钝化,我们就可以满下一层次的更高需求。

不幸的是,一旦个人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未完成的事情”从他的意识中彻底清除,他就会失去对它们的控制,从而陷入“处理-无效-再处理-无效”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疲劳、分心、困惑 、恐慌等身心疾病。
 

最终的景象是这些”未竟之事“无法得到满足,它将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
先完成它,再做**事情,简直就是霸道。
即使长大了,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模式做着同样的努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未竟之事“越来越无完成的可能。
 

心理辅导和锻炼的艺术,就是帮助学生到达并感受这个痛点和僵局,然后引导他们在其中探索和选择,使这个“未完成的事情”能够真正完成,成为人生的一个宝贵经验。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不断帮助学生提高“活在当下”和“保持清醒”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把“未完成的事情”从遗忘的深渊中走出来,让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试着去感知真正的自己

“未完成的事情”具有如此惊人的能量,即使我们暗示自己:“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时间会处理一切”也毫不凑效。
我们仍然会一次次回到“未竟之事”的最初要求,我们会束手束脚。

而因为这样的自我暗示,我们始无**视“未竟之事”的真正需求。
其结果是,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旧的行为模式, 一遍又一遍地重温”未竟之事“,我们的生命能量会被“未完成的事情”占用,从而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神经症、肌肉僵硬……

在咨询期间, 我遇到一位小时候尿过床的先生。
连续几年,他脾气暴躁的母亲都会在半夜把他从床上抱起来,赶到院子里。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自然无力反抗,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成年后,他从心底里鄙视和嘲笑他遇到的每一个女人,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
 

显然,向母亲表达怨恨和仇恨的需要是他一生中“未竟的事业”,这使他理解了那些以轻蔑和嘲讽的仇恨出现在他的世界中的女性。
 

正如没能考上大学的父母,会想尽办法让孩子考上大学……一次次沉浸在“未完成的事业”中,基本上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事实上,这种愚蠢的行为以讽刺的方式告诫我们:在处理灵魂的痛苦时,我们常常试图去一个有“光明”和威严的地方来处理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人。
因此,逃避“未完成的事情”,视而不见,让时间或**任何东西“取代”他们,是愚蠢和徒劳的。
刻意回避和承认“未竟之事”,会让我们失去意识,不知不觉地沉浸在不自知中。
勇敢的面对它、解决它才是唯一的至上法门。

{{actData.zannum}}

评论

{{plCount}}条评论
评论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逃脱“未完成”魔咒不一样的天空

关注点赞
文章 0获赞{{authData.zannum?authData.zannum: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