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出游 or 996,哪个才是真自我?
一年一度的国度长假又双叒来了,许多人的心中早已经是热浪翻滚,魂儿早就被天际的诗和远方勾走了。
对于天天朝九晚五的职场中人而言,旅行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剂方式。
在都市被压抑已久的人们,来一场马上就走的旅行,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假期后就是一个全新的自我满血回归。
不过,总有一些人喜欢唱反调,他们说:所谓的旅行,无非是从一个自己的心烦地到另一个别人的心烦地。
本来平时的工作就很忙,假期还要这么辛苦,图个啥?
不得不说,两种看法都有客观的道理,有的人对于旅行就是如此的渴望,可还有些人则颇有微词。
旅行,一次生命的出走
当然,不管怎么说,旅行都是有必要的。
北岛说过:一个人的行走就是他们边界。
一个人的活动半径越大,就意味着他的世界更大。
而旅行就是扩大自己世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游泳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的社交关系,得到了新知,重新审视了生命,这一切都是在拓展自己生命的维度。
蒋勋说过:虽然我们不能天天去野营,但是那一两天的野营却能让我们回味很长时间。
理解生命的多样性
人们之所以会有很多思维定式,就是因为总是在一个环境中生活与工作。
此时换一个环境,人的想法总会有一些变化。
旅行就是这样一次短暂改变环境的途径,在出游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不同的自我。
而且旅行中会遇到不同于自己日常见到的人,了解他人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与平时不同的事情。
我们会与他人的沟通与碰撞中,加深各自的了解,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广。
体会自由的感觉
正如汪峰歌中唱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旅行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自由的感觉,这与生活在条条框框的都市丛林中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一句曾经打动无数人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唤起了千千万万都市人心底说走就走的渴望。
可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自由的代价太高,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
可是,到底是什么束缚阻碍了我们的旅行呢?我想更多的是财务不自由。
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去累积自己的物质财富,这样才能够真正说走就走。
旅行的非正确姿势
对于未知的恐惧
因此,很多人一说起来旅游,首先要做攻略。
这种作法当然也是有必要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准备得充分一些,我们可以最有效的利用时间和各种资源。
可是过分的攻略,就难免有“为旅游而旅游”之嫌,大家一涌而上,打卡、拍照、吃饭、**完事。
如引就难以体现旅游真正的乐趣。
正如前言,旅行是一次探索。
所谓探索就是对于未知的发现,这甚至意味着冒险。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让很多人采用攻略来应对。
于是便成了从一个烦人地到另一个烦人地的例行公事,旅行变得毫无新鲜感,只有机械的行走和疲惫。
因此,很多人出行是不参团的,就是随意的在山间穿行,遇到合适的地方再来个野饮,这才是真正自由的感觉。
过于沉重的旅行意义
旅游说到底还是为了消遣,而不能让它成为我们的负担。
因此,不能为旅行赋予太多的意义,比如成为现实生活的逃避,向他人炫耀的资本,让孩子过马灯似的看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国人批评日本茶道为“无茶之道”,一种形式大于本身的事物注定会迷失自我。
旅行也是如此,总归不能成为一件“面子活儿”,这就失去了旅行的初衷。
这很像红楼梦阅读与红学研究从来都是背道而驰,红学一直在研究书中的诗歌、建筑、美食等零碎儿,而忽略了小说本身的价值,如果一个读者也跟着他们走,那势必是要误入歧途的。
逃避不了的现实
生活的压力就是这么大,我们总会感觉下一秒就会崩溃。
因此,我们想逃到另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压力之地,然后轻轻松松的回来。
可是,谁又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是一个错误呢?回来后压力还是那么大,或许你又感觉压力更大了,旅行带给自己的只有一阵失落。
所以说,旅行本身就不是一剂解药,它只不过是让我们充一次电变得更强大来应对更残酷的世界。
旅行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一个人如何看待和安排自己的旅行,旅行时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将决定他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
希望我们都能在旅行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