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学会这4句话,叛...正文

学会这4句话,叛逆孩子一天比一天乖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学会这4句话,叛逆孩子一天比一天乖
文/龙爸开讲

学会这4句话,叛逆孩子一天比一天乖。


上次放假的时候带女儿去隔壁家串门儿,正碰到他家的老大正在专心的看电视,只见他自己个儿如入无人之境,一会儿嘴里嘟囔,一会儿瞪大眼睛,看到开怀处还哈哈大笑。

起初时,这家的妈妈可能是顾及有客人在场,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边陪我们聊天,边跟老二玩着游戏。
可是眼看要到学习的时间,妈妈只得过去跟老大说:该看书了。

谁知老大就像没听见一样,丝毫没有动弹。
妈妈再催,他就不耐烦的咕哝两句:好了知道知道。
可是说过后还是纺丝不动。

后来她看写作业的时间都要过了,于是又提醒:别看了,再看作业都写不完了。

儿子气极败坏:好了,知道了,别管我,等会儿再写。

妈妈看儿子不上道,马上开启河东狮吼:作业写一个字了吗?老师布置的书看了几页?就知道看电视,这东西考试?

儿子也颇为理直气壮,立马回嘴:天天都是考试考试,才放几天假,电视都不让看,烦死人。

接下来双方彻底撕破脸,干了起来,妈妈火往上撞,一把关掉电视;儿子则直接把遥控器摔了,扭头摔门回了卧室。

眼看妈妈的气还是出不来,在客厅里不停的指责着儿子。
我和女儿难得地围观了一次青春期叛逆的现场表演,看着脊背都冒凉气,赶紧带女儿悄没声的离开,心想:如果女儿以后也这么逆反可怎么办?


如何对待子女的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那浑不论,遇到孩子顶嘴不听话,父母该怎么办呢?而孩子又因何顶嘴呢?

其实家里这种一地鸡毛的场景,作为家长的都一点也不会觉得陌生。
或许是父母都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原来那个小乖乖会变得这些暴躁无理。

父母一定会被这种突出其来的冲突给整懵了,明明自己是为孩子好呀 ,可他为啥就是不领情,而且对着干呢?

起初我也是想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姐,后来看的心理学书籍多了,才终于明白:其实这种情况并不能全怪孩子,他也是受害者。
这种反应更多源于大脑的本能反应,而家长在处理某些事件的过程中也确有不当之处。

比如,明明是为孩子好的话,说出来却带着偏见、讥讽和指责,这或许对于小小孩儿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还没有能力反抗,对于父母的力量充满了迷之相信。
可是现在他进入青春期了,感觉自己开始长大了,再遇到指责批评时,就会自然生成三种反应:躲避、防卫、反击。

正如前例,当妈**评孩子的时候,他首先是不予理睬(躲避)、然后是为自己辩解(防卫),最后开始回怼(反击)。

可是不管孩子的反应是这三种的哪一种,我绝对相信父母所讲的道理孩子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那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努力没有产生一点正向的效果。
那么早知此时又何必当初呢?父母你少说一句不好吗?不说则会更好。
更何况,那位妈妈的作法还让亲子矛盾更加激化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听得进去,并愿意接受改变呢?本文我们只讲四句话——

这4句话的灵感来自于《非暴力沟通》一书,该本把人类沟通归纳为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和状态,而我们的四句话则由此演化而来

01 我看到……

当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总是马上气不打一处来,直接不加思索的说出情绪性的话语,比如“你总是没完没了的看电视”、“你总是一点作业也不写”,你统计他看电视的时长了?你看过他的作业一个字都没写?这就是不客观,话语既武断又伤人,“总是”、“一点也不”这样的字眼,让人听后会极不舒服,心中的反感油然而生。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陈述客观事实,把上面的话改成“已经看三集了电视剧了”,这样会不会好得多呢?

02 我感觉……

在陈述事实后,我们要做的是把你对这种情况的担忧表达出来,而不是上来就指责批评。
你完全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如果再看下去,我有点担心你今天的作业会写不完。

这样一说,能让孩子明白你的感觉,知道你在为他担民心。
会不会对直接开批:你这么懒、不自学、不听话,会不好很多呢?

说出你的担心,也会让孩子明白自己要承担起来的责任,从而使他明白自己的本份,增加自觉性和责任感。

03 我希望……

接着你要说出你的需求。
可以给孩子说:我担心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这样可能无法消化课本的知识。
我希望你能把学习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再去玩耍。
我不希望你因为看电视而学习退步。

这样你就真诚的表达出你的对于孩子的需要,这是你真正渴望他好的一种表现,远比歇斯底里的大喊“我是为你好”要强得多。
这种心平气和的沟通,起码不会让孩子从开始就非常抵触,他也会更加乐意为之改变。

04 你能……吗?

最后要求孩子行动起来。
我们可以这样邀请:你愿意先完成学习再玩吗?来跟妈妈一起把学习和看电视的时间表定下来可以吗?

经过上面三个步骤,孩子通常会接受改变的,这最后一步就是要攻固成果,并把双方达到的一致付诸行动。
这在孩子看来是他自己的意愿性作法,而非外界的胁迫。


我认为只有双方愿意善意的沟通,孩子并不难被激发出来他的内在驱动力,让自己心甘情愿的去做份内的事情。
所以说,父母的改变是第一位的,孩子的身上都是映射着父母的影响。
愿意改变、相信孩子,这个家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学会这4句话,叛逆孩子一天比一天乖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