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了,家长却还是老样子

文/龙爸开讲
孩子变了,家长却还是老样子
在我国从来都不乏这种声音: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难。
可是,你***却是越来越强大了。
两者巨大的反差应该能够反映出来一些什么吧,难道不是很多人的观念停滞在原地刻舟求剑吗?
能够带着这样一个前提再去审孩子难以教育的问题,你就会有新的发现:事实上是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变。
不管是人还是其他的生物,都不过是环境的产物。
中国经济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大幅度发化,塑造了迥然不同的一代又一代人。
特别是90后,那时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且互联网又来推波助澜。
说到这儿,如今家庭教育之难在何处,大家一定有点眉目了吧?下面我们具体来一个一个过。
01 孩子要求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恐怕是几千年来都不曾有过的特殊现象,因为这一批孩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这种政策在当时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在控制人口的同时,也遗留下来诸多问题——
在以前的传统教育中,大人说话,孩子是从来不准插嘴的。
可是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呢?那就态势就完全不同了,你想想四家人守着一个娃,那简直就是“千顷地一棵苗”,几家人对孩子疼爱都来不及,哪里会打骂呢?
可是孩子在学校呢?反正一群羊也是放,老师才不会管你是不是独苗苗呢,如讨他喜欢的孩子那就是要训,或者老师根本就不理他,对其冷处理。
孩子就是在这两种天差地别的环境中成长的,在家里想说啥就说啥,到学校死活都轮不到自己发言。
于是他们就郁闷了,非常渴望到处发言,现在好了,有了网络……
02 如今的孩子知识太丰富
现在当家长和老师也不容易了,搞不好自己的学问还赶不上孩子,你引经据典要说服他,当你正在想下一句是什么来着,孩子却脱口而去。
可是更多的时候,你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在讲什么,是哪本书里讲的东西。
最惨的是家长和老师还要在孩子面前装得知识渊博,还要说着:唉!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了?
呵呵,是嘛,没有以前好管理了,愚民的作法不管用了嘛。
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进步,只会在这里抱怨,那就是时代的笑话了。
尤其是在大城市,老师的压力会更大,好多孩子刚读初中已经走遍全球。
当老师在讲加拿大的时候,学生说:“我在那里生活了几个月,你去过那儿吗?”想必老师你会瞬间满身冷汗,这课还怎么教?
03 现实感越来越弱
一方面是生活条件好了。
现在的家庭都基本上过了小康的阶段,随着生活的富足,家长不再需要为生计过多的发愁,他们有的是精力无处发泄。
恰好又遇到了独生子女的一代,这下家长们过于旺盛的精力可算是有处释放了。
他们揽下了所有的家务,让孩子专心的学习。
于是孩子便只有了学习,后来他们又学会了去电脑里的世界,现实感变得越来越弱。
越来越多的孩子到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世界。
这也是孩子们的社交内容,我曾经有一度非常不喜欢孩子动不动就谈游戏,可是后来却释然了,因为发现现在的孩子如果不聊游戏,就一句话也没有;如果一个孩子不懂游戏,他就算是被孩子圈儿隔绝了。
04 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中
最后要说的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活在“第三只笼”中。
假设我们有三只笼子,每只笼子里都有一只老鼠。
笼子外面有一扇门。
第一只笼子:老鼠不小心踩到门,门一打开,食物就会进来。
就这样的,老鼠只要路踢门,就会出现食物……如此反复。
第二只笼子:笼子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只笼子相同,只不过当老鼠踩到门时进来的不是食物,而是强电流。
当老鼠反复被电击后,他便不敢再蹬门了。
第三只笼子:这只笼子的设计综合了前两只笼子,改成了老鼠第一次踩门给食物,第二次踩门放电流。
这种设计让老鼠天人交战、欲罢不能。
老鼠实在不知道这个门是该踩还中不该踩,最后只能生生被饿死。
现在心理学经常用“第三只笼子”形容孩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父母对玩过他们的爱,就像是美食和各种吸引物;与此同时,他们所处的社会中又存在着各种压力,它们就像是电流击打。
而孩子就如同第三只笼中的老鼠。
当然,孩子要想成大有压力也必不可少,每个家庭的望子成龙也不算错。
事实上,压力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无非是大小多少的区别的。
可是有些人在压力面前就崩溃了,可是有些人却迎来了更大的成功。
你看看各行各业那些大成功者,都是输得起的人,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后能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是过分的强调成功,而欠缺的失败教育。
比如,孩子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得了几颗星?”、“比小明多考了几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