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世界心理健康日,这些心理健康知识,你必须懂!
10.10,又逢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已经是有史以来的第31个“世界心理健康日”。
可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今天笔者就来科普一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分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包含遗传、孕期保健、身体疾病等。
有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与遗传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精神分裂症、多动症。
而母亲孕期的健康状况、营养水平,以及产后的生活条件,都会对胎儿或幼儿的身体形成先天性影响,从而导致孩子终生的身心问题。
当孩子身体出现不舒服或病痛之时,则很容易出现抑郁、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
对于孩子而言,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又可分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研究表明:人们的70%以上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原生家庭的缺陷。
而这种影响往往用尽一生的时间都无法弥合。
而学校中的整体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模式、同学风气,将会对青春期的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巨大的塑造作用。
怎么知道孩子有心理问题?
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首先要有预防心理问题这根弦。
特别是青春期,这是孩子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叛逆、冲动会让孩子出现程度不同的身心问题,比如食欲不振、失眠,或者记忆力减退、社交障碍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类似的异常,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注意了。
这里尤其要关注的是:孩子近期前后的行为或情绪变化。
所谓不合常态必有诡,如果前后的异常显著,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必须向心理老师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比如,平常的孩子是开朗的,最近却表现得胆小怯懦,晚上睡不着觉而且经常做噩梦;平时孩子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近期却出现严重的拖延症状,作业不仅超时,而且错误率很高。
像这种情况,就需要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诊断。
此外,还需要分辨是孩子的成长阵痛还是真正的心理问题。
身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于发展心理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各阶段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心知肚明,借此甄别孩子真实的心理状态。
比如孩子刚上初中,开始容易冲动,爱跟父母对着干,开始什么事也不跟父母说。
如果你没有青春期的知识,就必然会抓狂失去分寸。
可是如果你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那就会淡定的多,多给孩子关怀,给他时间他就会走出这段成长的困境。
青春期孩子的五大变化
生理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成长迅速,出现第二性征,经常会偏食、暴饮暴食、内分泌紊乱。
情绪变化: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而且忽悲忽喜。
习惯改变: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与之前发生重大改变、迥然不同。
学习变化:本来学习很好的孩子,开始上课无法集中精神、听课分神。
社交变化:本来跟同学关系很好的孩子,突然变得对人待理不理越来越孤立。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同一种情绪问题两周以上,基本可以定性是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求助。
多**的存款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做的功课有很多——
了解孩子的自我画像。
需要了解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比如有哪些兴趣和爱好,哪些优点和缺点,以及哪个更多一些?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优点多于缺点,就说明他的自我认知是正面的,家长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再接再励。
相反的情况说明,孩子的自我认知是负面的,家长和老师则要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肯定自己。
了解孩子对家的感觉。
可以通过画像来判断,比如让孩子画自己的妈妈,如果画出来的是河东狮,那在他的心中妈妈一定是一个爱唠叼、脾气暴跌的狠角色。
了解孩子的靠山。
通过类似于剪纸小人的游戏,可以发现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时,他依赖的对象以及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比如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等。
了解孩子的“情绪”。
可以通过情绪面具的游戏来了解孩子的情绪,这样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绪状态,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情,发生了哪些不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孩子画完后,与孩子聊天,帮助孩子表达和识别情绪。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