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荣格《红书》——...正文

荣格《红书》——心理咨询师必读之天书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荣格《红书》——心理咨询师必读之天书
文/龙爸开讲

荣格《红书》——心理咨询师必读之天书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天书存在,那么荣格的《红书》必是其中之一,它至今仍位全球十大传世之秘。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堪比“圣经”,其中详尽记录了作者荣格对于梦境与精神的追寻历程,说它是一本绝美的心理学秘籍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其中有几百幅荣格亲绘的美仑美奂的插图。

之所以此书那么神秘,还在于荣格在生前一度将手稿封存不予出版,即便是在他离世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后人仍然拒绝把书稿公布于众。
截至2009年,全世界看过此书搞的人加起来不过区区20人。

更何况这本书的背后还隐藏着荣格与另一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爱恨纠缠的种种往事,实在是令人欲罢不能……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23年前的1900年,那一年弗洛伊德44岁,出版《梦的解析》,开创了精神分析理论。
而这一年的荣格25岁,刚刚从大学毕业。
两年后荣格远赴巴黎学习心理学,这才详读了《梦的解析》一书。

正所谓后生可畏,荣格很快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在1903年他重读《梦的解析》时,惊喜的发现: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竟然有很多处巧妙的叠合。
比如他关注的压抑机制,恰好能被弗洛伊德的学说完美解释。
于是,恰遇知音的荣格满心兴奋的加入了弗洛伊德的阵营。

也就是从那以后荣格开始给偶像弗洛伊德写信。
学界公认的两人感情升温开始于1906年,那时弗洛伊德正被心理学界冷遇,这时来自小有名气的荣格的示好显然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是一份意外的欣喜。
于是两人的通信频繁起来,迅速发展出友情。

标志**件是仅仅一年后的1907年,弗洛伊德便公然邀请他的“粉丝”荣格来客中作客。
荣格对此显得激动、狂喜,他马不停蹄的赶往维也纳,与他的精神导师一口气畅谈13个小时后,仍觉兴味盎然。

从此,两人成为肩并肩、背靠背的战友,一同开辟心理学的研究疆域,也一同抵御外界的质疑和批判。
在一封信中,弗洛伊德亲昵的称荣格为他的精神分X王国的储君。

在以后的6年亲密交往中,他们一起见证了很多光辉的时刻,比如1908年召开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1909年,两人一起应邀去美国讲学长达7周;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立……


然后随着关系越来越近,两人的心却渐行渐远。
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想法存着根本性的冲突——弗洛伊德需要一个精神分析理论的继承人,帮助他延续精神分析的香火;可是荣格却想成为独立的思想家。

况且,两人在学术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多,比如,他们对于潜意识的看法存在本质的不同,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就是一个lese堆,堆放着人们耻于见人的欲望;而荣格则更关注潜意识的属性是个人还是集体,个人潜意识存储的是人们未被满足的愿望和那些遗忘的记忆,集体潜意识则关乎着人类的气运……

真正让他们关系走向穷途末路是的对于人性本身的看法。
弗洛伊德持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格由童年的经验决定;而荣格则认为人格在后天可以被塑造和改变。
两人的看法截然对立直接导致1910与1912年弗洛伊德的两次被气昏,他咒骂荣格有“弑父情结”。


当然,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两个的分手过程中还穿插着两个女人的风流韵事——

一个是萨宾娜
她是荣格的病人和助手,出院后又成为荣格的情人。

萨宾娜在心理学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很快就取得了出众的研究成果。
然而当时的荣格即将出任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出于自己仕途的考虑,荣格决定与自己的前病人分手。

可是,正当此时萨宾娜的一篇论文提出了“死本能”这个概念,恰与其分的填补了荣格理论的一项空缺,这让荣格有意藕断丝连。
可是萨宾娜考虑到日后的发展,最终投入到弗洛伊德的门下……

正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存在,让师生两人生出不少龃龉。

另一个女人是弗洛伊德的小姨子
她与弗洛伊德的关系有点说不清楚,两人经常一起分析梦境,据说弗洛伊德的一些梦境就与这位年轻貌美的妻妹有关。

而荣格无意间得知了师父家的“三角关系”,天生耿直的他十分震惊,于是向师父澄请,可是弗洛伊德拒绝告知荣格详情,因为这会削弱他的宗师权威。
这件事让两人的关系迅速恶化。


1913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因为种种的恩怨纠葛,最终宣告关系破裂。
分道扬镳之后的荣格走入了死胡同,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的学界地位一落千丈,个人心理也转至严重的病态,处于崩溃的边缘。

1914年,荣格辞去所有职位做全球旅行,并开始体验自己的潜意识。
他会专心的记录自己的幻觉,甚至会在晚饭前留出一段时间任由自己沉浸在幻觉之中 。
他称这是一场与潜意识对质的个人实验,而《红书》就是这场实验的成果……

四十年后,荣格曾回忆那段岁月:追寻内心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时光,其他的一切皆发源于此。
后来的科学阐述与生活的融合以及包孕一切的神奇开端,皆源于此。

正是从那时开始,荣格重新审视生活,发掘内心最深处的自我。
他把那时的一些梦与幻象记录成册,整理成为《黑书》,后来又将《黑书》中的部分梦境与幻觉摘出,再配上注释或阐述,成为《新书》。

因为《新书》的封面为红色,后因此改名为《红书》。

《红书》是荣格的内心传奇,疯狂而彻骨。
就心理学史而言,《红书》的出现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成为荣格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可是说他一生的重要心理学理论,都源于此。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荣格《红书》——心理咨询师必读之天书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