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应该成为怼人利器吗?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应该成为怼人利器吗?
曾有一个做心理学课程销售的姐姐吐槽:有位学员抱怨她没有通知到晚上有课,她刚解释几句,那位学员就生气了,指责她不懂共情。
其实有不少人都觉得学过心理学的人挺难相处,对方明明是无理取闹却还说得头头是道,让你无法反驳、暗气暗憋。
难道学习心理学的人都这么矫情吗?
当然不,不过确实是有一部分学习心理学后更矫情了。
哪些人学了心理学更矫情
01 学习心理学为了攻击他人
有一些人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收拾人,这点在家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家长报心理学的课程,就为了让孩子更听话。
他们的一切目的只是为了控制孩子——接纳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乖;跟孩子说“我理解你”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这就是家长们学习心理学的初衷,尽管过程依然曲折,他们却乐此不疲。
其实他们所报的心理学课程中,有很多就是为了让家长抱佛脚设计的,所打的口号就是如何让孩子更听话,如何让孩子更愿意去上学,如何让孩子更优秀……
于是,家长们学习心理学的意愿,加上这么一忽悠,就成交了。
双方各取所需,一方是为了让孩子更听话,另一方为了赚钱,双方的交叉点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听话。
当然,学习心理学的人并不全为了对付孩子,用来对付配偶的也不少。
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他人,要把爱人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或者让对方对其死心塌地、言听计从,或者要拉回出G的男人……
有些女孩子学了心理学后又来投诉:为什么学了心理学,依然留不住老公?呵呵,我想这并不是心理学的问题。
02 学心理学是为了让人更有心理优势
有些人之所以要学心理学,是因为平时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总是一片小绿叶。
现在学了心理学,虽然是一知半解,也可以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土包子,可以拿心理学的知识对别人说教,但凡有人的作法不合他们的意,他们就会指指点点对其指责一番,以突出自己的“卓而不群”。
似乎这种人是在“普度众生”,真的是这样吗?一言不合就胡乱分析,把自己置于理论置高点上猜测或歪解他人。
自从学了心理学,他们就不一样了,就如同修仙悟道了一般,超越于一切圈层之上,所言皆是真理,所行皆为教化。
呵呵!
特别是那么物质贫乏且精神空虚之辈,一直以来都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这下好了,有了自以为炫耀的资本,心理学让他们自以为可以“高高在上”。
03 以心理学为盾满足私欲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在于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而以宝宝的标准要求自己,按前些年流行的说法就是“对人MKX主义,对己自由主义”。
小丽在与丈夫的相处中,总是处于劣势,这让她心里很郁闷。
自从参加了心理学课程,小丽彻底有了底气,再看老公就极其不入眼。
她自己喜欢把东西随意放置,而老公则把一切归置得井井有条。
于是小丽开始攻击老公有“强迫症”,而且她越来越觉得不幸福,老公对自己没有“同理心”……
相反的,小丽却自己没有任何要求,东西乱丢、作息混乱,她称这叫“佛系”;她会指责老公不会“非暴力沟通”而她自己却经常暴躁如雷;她要求老公对待儿子欣识教育,而自己对孩子非打即骂……
最后老公实在是无奈,为了避免她再学这种**心理学,多给她此钱让她去打麻将了。
说到底心理学只是一种工具,让恶人学习了反倒会成为他们做恶的利器。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心理学后更矫情呢?
首先是动机不纯净。
就像一把刀子,它本身没有正邪之分,如果你拿它来切肉做饭,它就是好的;反而呢,用它来杀R,那就是犯罪。
心理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果你心存善念,拿心理学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为了帮助你身边的人,它就是增进幸福感的良方。
可是,假如你只是为了打击他人、控制他人或者为了炫耀自己,心理学便为沦为助纣为虐的伎俩。
其次是一知半解、刻舟求剑。
即使是大学心理系的毕业生,在咨询实践满5000小时之前也不敢说“手到病除”,更何况是在网上学了几节野鸡课程的人呢?学过几个心理学名词儿便出来显摆,拿来胡乱分析,只能说明他自己太浅薄。
况且,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本身就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自从学了心理学之后,非但没有治自己的病,反而毒性发作出来了,而且更可以以有病之名,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如果你学习心理学是为了控制别人,那么心理学只会让你更加失控;
如果你学习心理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上帝,心理学只会加剧你的匮乏;
如果你在没有真正体验生活的情况下不断地批判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心理只会让你更加颓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学心理学,越学越自命不凡。
药性没有发挥出来,毒性就先出来了。
学习的目的只能是为了自己,为了改变自我,为了热爱和兴趣。
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更好地让心理学成为良性中药。
看清自己在做什么,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告别矫揉造作,成为一名不矫揉造作的心理学习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