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不看后悔迟!

文/龙爸开讲
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不看后悔迟!
经常会出现清北妈妈陪宝贝写作业气得**的报道,实在是不知是清北的水平下降得太猛,还是现在的儿子负能量太大。
我想陪孩子写作业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自作多情的伪命题,各人有各自的事情,写作业本来就是孩子的功课,家长非要掺合进来,显你会几道小学数学题?
即便是你想参与到孩子写作业这项伟大事业中,你也得有那个水平不是?
01 作业开始前的“灵魂三问”
如果孩子强烈要求你陪她写作业,也并非不行,不过要遵守一些规则。
比如,先对于书桌上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进行清理,比如不相干的玩具和零食赶快拿走,这些都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即使是大人陪孩子写作业,也要搞清楚只需要陪伴,不需要代劳。
我有位朋友就做得很好。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在餐桌的一侧,妈妈自己做自媒体,她的电脑放在另一侧。
孩子在对面专业的写作业,妈妈则做些家务或者写自己的文章。
一切显得那么和谐,一切都是它应该有的样子。
有些家长一陪孩子写作业,就爱抱怨孩子“不专心”、“不自控”,我要对这些家长说的是:人类不自自控是天性,哪怕是圣人也是一身臭毛病。
我们需要做的是用一些方法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和专心程度。
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方法后,反复督导她练习。
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写作业之前,先问三个问题,并与孩子做简短的聊天很有必要:
今天的作业有哪些?(多不多?)
生活要量入为出,写作业也类似 ,先盘点一下有哪些内容,就容易合理的安排进度。
有哪些难点?难在何处?
如果确有难点,通常不光是写作业这么简单,还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再学习,并且要刷题出效率。
作业从哪一科开始?为什么这样安排?
如果精力不太好就从体力活儿开始干,相反如果精力充沛则要先搞难点。
02 作业的细节有哪些?
只问“作业多吗?”是不充分的。
只看作业数量的后果是孩子把难点都往后推,如果前面的作业又占用了太长的时间,最后做真正的难题时,时间和精力都不足,草草了事。
说实话,小孩子的作业就算难,能够难到哪里?很多所谓的难题,如果是更加综合一些。
如果把其中的各个构成组件分解开来,就会比较简单,孩子学会这个思维方式远比做几十道难题要更有价值。
比如,五年级时学校要求背诵古诗。
而五年级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级,刚过凭直觉背诵的年纪,又对古诗中所讲的内容不甚了了。
因为孩子可能会比较发愁背诵古诗词。
比较有洞察力的家长就会在平时没事了,多给孩子讲解一些古诗中的故事和知识,增加孩子的兴趣。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掌握一首诗的核心词,如此背诵就显得轻快无比。
还有一个真实状况是:孩子不愿做某件事,是因为她的积累太少。
当她的积累足够多,这件事已经成为她的骄傲时,她自然就会乐此不疲。
按照这个思路,有些妈妈就在周末时候陪孩子学习唐诗三百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会的诗多了,便不觉得它们很难,便可以在轻松的心情下完成。
03 作业本不可随意签字
有些家长总是装得比大**还要忙,给孩子的作业本签字马马虎虎。
有位同事就是一个好爸爸,对待孩子的作业本签字从不应付。
签字前会认真的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旦发现其中有错,便会提醒孩子,其中错了X道题,让孩子自己找错。
如此可以形成孩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等孩子发现了错题,两人再来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出现在概念不理解呢?还是运算不过关。
爸爸逐步要求孩子一次算对。
然后每一周都会来一次总结,A+次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总结出原因,下周朝好的方向调整。
妈妈负责的是语文和英语作业。
这两项都是水平教育,语文的重点在于阅读,先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答得不对,要一起分析是理解错误,还是写句的能力不行,然后针对性练习。
在课余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书籍。
在阅读中孩子不仅扩充了知识,还提高了理解能力。
真正花力气比较大的是英语。
因为英语词汇和基本用法是一大关,日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孩子的英语能不能上80分、90分关键要看这一块。
妈妈陪孩子背教材解析中的例句,背了一年之后孩子的英语终于有基础,于是妈妈适时的加重了孩子英语阅读的分量。
04 让孩子自己学会整理
平时我们从来不帮孩子收拾书包,她也不想让我们碰她的书包,因为书包里藏着她自己的一些小秘密。
但我会让她用我给她买的两个带拉链的文件袋,把课本、作业本、论文、草稿分门别类地装起来。
每周和她讨论哪些东西应该放在书包里的哪个位置,帮助她养成定期放置东西的习惯。
家里给她准备了各种文件袋,各种参考书、论文都尽可能的分类好,方便查找。
文具也有合适的收纳盒和袋子。
睡觉前,必须准备好第二天的课本和其他物品。
一定要检查电子词典是否有电,如果没电就充电。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已经熟悉了这个套路。
睡觉前,她快速收拾书包,给手机充电,检查自行车钥匙是否在固定位置(方便第二天上学使用)。
总之,我们认为,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他们要知道,现在陪伴孩子,就是为了避免以后陪伴孩子。
具体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小学六年级陪孩子做作业,初中陪孩子。
作业陪伴少了,高中作业没有陪伴。
这样我们就认识到,陪伴孩子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各种基本习惯的养成。
我们应该不懈努力,让孩子尝到好习惯的甜头,并愿意坚持下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