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抑郁或许是因为你...正文

抑郁或许是因为你总是在熬夜

发布于8月前   {{plCount}}评论   {{actData.readnum}}阅读
抑郁或许是因为你总是在熬夜
文/不一样的天空

抑郁或许是因为你总是在熬夜


近期国际上一项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刚刚完成。
这次调查涉及样本高达80万人,旨在探讨睡觉时间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


现代人睡得越来越晚

在数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已经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物钟,这是自然选择出来的结果,是一种最优解。
我们的身体韵律也会随着这个作息和谐的工作,比如某个特定时间分泌相应的激素,帮助人类完成神经活动或者新陈代谢。

在研究中发现,当前人类的生物钟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百灵鸟”型,即早睡早起;另一种则“猫头鹰”型,即晚睡晚起。
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第一种,这是一种最优化的解,这种作法与自然界的节拍更加契合,也与日照的循环规律相合拍。
而后一种则与自然节拍错位,似乎会必然会引起一些身心的问题。
猫头鹰型的人也并非是极度夸张到昼伏夜出,只不过是作息规律晚了两三个小时而已。
如果不是天生的猫头鹰型人,却被生活活成了夜猫子,这样会带给他生理紊乱,进而引发身心异常,需要治。

人的作息规律除了受生物钟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的塑造,比如在大都市中被过多的夜间灯光所照,把千万年来日落而息的节律完全打乱。
这就造成了天然的生物钟与社会节拍之间的偏差,这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睡眠紊乱。


“百灵鸟”型的人身心状态更好

此项研究的一项结论是:早睡型的人精神健康的程度高于晚睡型29%。

通过对两大基因库的84万大样本统计分析后的结果,相关的结论还有:早睡型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晚睡型降低23%。

统计显示:早睡型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要低得多。
这部分人的睡眠时间中位点在凌晨3点,该时点每提前1小时,抑郁症的风险就因降低约1%,即便是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这种作法依然奏效。

这项研究调研的45万样本中,62.6%为早睡型基因,这种人的特征为:女性、弱体质者。
早睡型人群的抑郁、焦虑风险要低得多,即使是抑郁症的严重性也会更低。

另有研究显示:晚睡型人患精神分裂和过动症的风险也更高。


晚睡型的人精神更可能不健康

晚睡者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相违背,正是这种节律上的错位,会影响人们的代谢规律。
也就是说,晚睡者的生物节律与自然节律之间的这种矛盾性,才使他们的精神健康风险非常高。

而现在社会的节拍严重扰乱了这两种生物节律,这或许就是现在全社会的心理问题都如此严重了。
针对早睡者而言,都市职场中的人的加班是家常便饭,于是早睡者变成了晚睡者,这种转变对于身心造成的伤害,还要远远大于拥有晚睡型基因的人。
因为后者怎么说也是纯天然。

由此而强制形成的时间差,便可能导致严重的睡眠障碍、各种情绪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如果晚睡节奏的人试图在周末补足睡眠并偿还睡眠债,这可能会导致接下来的工作日进一步出现作息节奏有紊乱。
研究人员发现,晚睡的人周末补觉可以与工作日产生3个小时的时差,而且他们的睡眠时间比工作日要长得多。

幸运的是,在一般人群中,早睡的人较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类的生物节律也会发生变化。
一些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属于晚睡型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物节律会发生变化,有可能向早睡型演变。
研究表明,晚睡人群中男性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总体人口统计显示,男性通常比女性睡得晚,但到了40-50岁之后,这种差异就会消失。

然而,对于早睡的人来说,如果晚睡,也面临着心理健康受损的风险。
目前临床观察到,睡眠和生物钟的中断或紊乱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人的警觉性、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和决策等高级执行功能会受到损害。
昼夜节律受损会影响神经代谢,导致参与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系统的节律活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情绪障碍。
而由于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与失眠高度相关,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扰乱昼夜节律和睡眠节律,进一步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发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换句话说,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人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16.6%。
虽然相对较低,但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患者数量巨大。
达到2.3亿以上。
其中,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两者均在100万左右。

心理健康与环境和人类行为有很大关系。
社会节律如何更好地适应人群的生物节律,保障大多数人的健康,是一个甚至超出医学范围的巨大问题。

{{actData.zannum}}

评论

{{plCount}}条评论
评论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