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孩子“追星”时家...正文

孩子“追星”时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于1年前    0评论    27阅读
孩子“追星”时家长该怎么办?
文/龙爸开讲

孩子“追星”时家长该怎么办?


你家里有这样的“追星孩子”吗?

每天,就知道拿着手机,不停地查看偶像们的动态;

沉迷“偶像”不学习,甚至背着爸爸妈妈偷偷去听演唱会。

买偶像的专辑及各种周边产品,废寝忘食地支持 “偶像”,为他们刷排行榜。

 

孩子进入青春期,陷入追星的陷阱无法自拔,不仅投入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安排。父母们难免会为此感到忧虑发愁。

一方面,担心子女消耗太多精力,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刷手机、关注明星的新闻动态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变得一团糟。

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追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首先,刚刚十几岁的孩子往往有强烈的人际社交需求,孩子开始将注意的焦点从家里、学校里转向广阔的社会。其次,青春懵懂期的孩子心智虽然逐渐成熟,但他们不具备成年人那样独立思考、善于判断的能力,对未来会感到十分迷茫。

所以,孩子们在这个时期迫切需要一个对标或偶像作为他们未来生活与学习的榜样!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追星”?


1 理解、尊重孩子的追星作法

当家长发现孩子与明星互动时,应主动沟通,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这种追星行为。

首先,当孩子向你“吹嘘 ”自己的明星偶像时,家长要学会倾听,花时间去了解孩子最喜欢的偶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次,家长也可以积极与孩子讨论偶像的优点,和吸引孩子的地方。

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了,就会逐渐向父母打开心扉。同时也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找到追星的意义。


2 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从众心理”在青少年中十分普遍,已经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众心理,即个体在集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定见或违背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言论、行为坚持与集体共同的现象。而从众行为,一般指集体成员的跟从集体的倾向行为。即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定见与集体不共同或与集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会促进他采取与集体共同的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分清集体的想法与自己的意见的区别,缺乏独立辨别是非的思维。网上一些不正常的的追星观念和误导,对他们的想**造成了相当程度的不好影响。

例如,有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在网络世界充当“键盘侠客”,仿佛站在道德**的高地发表恶意评论,有的人甚至不惜采用暴力言语**他人。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家孩子对网上各种纷乱信息的识别能力,给孩子说明:要对自己的语言文字负起责任,应该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不能看到网上的一条信息而武断的发动人身攻击。追星可以,但是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却不能轻松。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理性粉丝”。


3 引导孩子追寻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明星

应该正视的一个现象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追星方式。有的孩子愿意花很多钱追星,为自己的偶像打榜、高额消费购买专辑、周边设备、代言产品。

对于一些寻常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追星并不意味着花钱,花钱多并并不能说明对明星的崇拜程度就更高。更何况明星也无非是在他自己领域中做得相对较好,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崇拜的。

孩子完全可以用自己更有意义的方式来欣赏明星,比如给自己的偶像画几张图,收集几张海报等等,这些方法显示对偶像的喜爱,想必会来得更加真实。

另外,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正视追星现象,追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方面不能超过家庭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4 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义

家长应该带领孩子寻找很多样多元的人生意义。当孩子的生活足够充实时,追星就只不过他丰富生活中的一丝点缀。拥有它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没有它也无伤大雅。

对于孩子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从来都是一个终极命题。可以理解为陪伴父母幸福生活、和好朋友一起健康长大、适当练习自己爱好或运动等等。

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充满爱和温暖,让他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充满力量,这样他们就不会把情绪寄托在某个偶像身上,追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减少到最低。

在孩子追逐偶像、需要榜样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积极关注、从侧面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启发孩子寻找人生的闪光点。偶像,让偶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进步目标,与偶像一起进步,让“追星”变得有意义。

0

评论

0条评论
最多100字
孩子“追星”时家长该怎么办?龙爸开讲

文章 1获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