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孩子是这样变得不...正文

孩子是这样变得不快乐的……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孩子是这样变得不快乐的……
文/龙爸开讲

孩子是这样变得不快乐的……


尽管长大后很多人都是天天愁眉苦脸,可是你再看两三岁的小孩子,他们多数时候都是满脸的幸福快乐。
这也是每一对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盼,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都无灾无害、幸福安康,希望孩子可以过得比我们更好,比我们更幸福。

可是,你发现了吗?在子女的身上总是能看到父辈的影子,子女总是从事着年少时看不起的父辈从事的工作,他们性格、品行也逐渐与父母越来越像,父母的不幸通常也会在他们身上重现。

所以说,如果你不幸福,是没法祝福孩子将来幸福的。

在女儿出嫁时,老父亲心底都会有一个声音响起:“我X,养了二十年的白菜,又便宜猪了。
”他的心中会被猛的一下刺痛,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年轻时错过了青梅竹马,让女儿拥有美好的爱情时,就灼痛了他的伤疤。

虽然我们一再告诫自己:自己经历的痛苦,不能让孩子再次遭遇,可是在潜意识里,我们还是会选择让孩子痛苦的方式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分享痛楚。

就像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玩心里就会慌张,表面看似乎是害怕孩子的成绩下降,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孩子的快乐无忧让父母长久的不快乐隐隐作痛。
于是,当孩子拥有父母不曾拥有的快乐时,父母的潜意识里是会阻挡孩子快乐的。

因此,如果父母是不敢快乐、不够快乐的人,那么孩子也很难真心得到快乐。


孩子的不快乐,很多时候是被父平传染的。

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孩子,我希望你快乐”,可是他们却没有注意自己说这话时的一副苦瓜脸。

或许父母是真心想让孩子快乐,至少他们的意识层面是这个意思。
可是在潜意识里,他们会更倾向于让孩子也尝尝自己轻少时受过的各种痛苦,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

比如,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妈妈总是告诫女儿: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而实际上女儿的婚姻很幸福,丈夫很体贴。
妈妈只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自己的婚姻不幸,与丈夫常年打冷战。

不只是这样,妈妈还会在很多方面不自觉的否定她的作法,不管是她做什么。
比如,她去上班时坐公交,妈妈会说公交太拥挤。
可是当她去开车时,妈妈又会说开车太浪费。
这简直就是老鼠钻木箱两头堵。

可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是妈妈自己不快乐,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世界上不快乐的人太多了,既然他们不快乐,那么他们在潜意识里也要把周围的人全部拖下去一起不快乐。

父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不快乐或不幸福传染给孩子的,父母匮乏的心理需求,孩子你也必须跟着短缺。
逐渐的,孩子就活成了父母的苦相——被父母吼大的孩子,为人父母后他们一样拥有纯正的狮吼功;那些留守子女长大后,通常与自己的孩子的心理距离也是非常远……

当然,在意识层面,我们是非常不愿意让孩子步我们后尘的,我们是真心希望孩子幸福快乐。
可是问题的根结就在于我们自身不具备爱的能力时,又怎么会把爱的能力教给孩子呢?


当孩子快乐时,父母却慌了

对于如今的人而言,幸福莫于“葛优瘫”。
大夏天时,以这种曼妙的身姿,拿着半块儿西瓜,用勺子挖着吃,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人间美事啊。

可是,只要父母看见,多半会劈头盖脸一顿数落:

“今天的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又吃冰西瓜,说了你多少次了,不怕拉肚子?”

“还躺着看电视,眼睛不要了?”

“看你躺的那个样子真难看,把背都躺驼了!”

难道躺着吃块西瓜真的是十恶不赦吗?非要招致如此恶毒的人身攻击。
当然不是。
可是为什么许多家长就要过来泼冰水呢?

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快乐,而父母心中感觉不舒服而已。
似乎快乐就是万恶之源,只能压制了孩子的快乐,让他们抑郁,大家才能一起成长进步。
这也似乎印证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寒窗苦读”“逆水行舟”,就有打击孩子,他才能不断进步。

这是多么荒唐的逻辑。
身为父母,不妨想一想:不孩子快乐的时候,你们该做些什么?这其实就是对待快乐的态度。

孩子或许对父母的期待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共同享受这份快乐时光。
可是父母总是放不下,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罪恶感,还有那么多的难题没有解决,自己凭什么快乐、凭什么放纵。

父母的潜意识中可能还有一个声音:只有把孩子整得不快乐了,双方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父母将又可以站在制高站上去“拯救”孩子。


大家都无法坦然快乐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很多家长都在请求封S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
原因是孩子看了之后,会模仿小猪跳进泥坑、沙发、水坑等的行为,还会模仿猪每天的喵喵叫声。

先不说是否是动物歧视的问题,先说家长很难接受孩子跳泥坑的行为。

如果你问任何一位家长:一件衣服和孩子的幸福哪个更重要?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孩子的幸福当然重要。
然而,如果你再问他: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跳进泥坑里?大多数家长都会摇头。

跳泥坑是一件非常减压的事情,也是孩子们释放天性本能的一种方式。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这样做,因为我们很难面对这种坦荡的幸福。

大胆和快乐是有罪恶感的。
我们会想起很多悲伤的往事和不开心的亲人,然后压抑自己的快乐。

幸福是“顺流而下”,我们不知道它会流向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应对对未知的恐惧。
悲伤是“逆流而上”。
我们可以欣赏自己的贡献,也不会感到内疚或愧疚。

电视剧《安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房似锦家里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回到上海后她很担心。
为了让她开心,徐文昌请她吃冰淇淋。

一块冰淇淋让她开心得像个孩子,让她忘记了烦恼。

但还没吃完一根冰淇淋,她就泪流满面。
她说:“我怎么有勇气吃冰淇淋?我怎么有权利享受生活?”

与享受、渴望、幸福等词语相比,悲伤、忧郁、悲观似乎更自然。

我们不敢面对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快乐。

也许我们和房似锦一样,缺乏安全感,原生家庭缺乏足够的宽容。
我们习惯于被压抑,习惯于将自己的欲望视为耻辱。

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孩子的幸福似乎就变成了我们的心头之刺。


“希望你成为最幸福的孩子”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和行动。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孩子是这样变得不快乐的……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