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掐架,父母该如何应对?

文/龙爸开讲
二孩掐架,父母该如何应对?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来访者谈及两孩之争的苦恼。
父母对于这种情况可谓是操碎了心,随便的一句话都可能引发一场家庭战争。
如果是家里的人还要控制,说话注意一些就会好许多,可是如果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父母的简直紧张得不行,生怕他们哪句话就触了雷。
比如前几天,朋友说她家里来了亲戚,人家也只是触景生情发表了一句感慨:“两个小棉袄真好,大女儿像爸爸,小女儿随妈妈!”
本来是挺好的一句话,这夫妻俩也属于郎才女貌的那种,谁知大女儿一听脸色立即就垮了,言下之意很明显:好像是她没有妹妹好看,不服气。
妈妈一看不对劲,赶紧圆话:“我们老大其实更像小时候的我!”妈妈的意思是:大女儿尽管现在长得一般,女大十八变会越变越好看的。
朋友真心很无奈,两个孩子动不动就争风吃醋,让她疲于应付。
就拿前几天出去郊游来说,小女儿回来一看相册就翻儿了,一个劲儿**:为什么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照片却都是妈妈和姐姐的?
朋友说着便问我有没有什么妙招,我想想还真有,前面接过类似的咨询,曾帮助于三孩之家达成和平相处的案例。
于是给朋友说:别急,这方面有妙招,能轻松化解问题。
其实,孩子们之间纷扰不断的根本原因是父母身份的错位。
要搞明白:孩子之间的打闹、争夺,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通常情况下父母旁观即可。
如果此时你非要掺合其中帮助他们解决所谓的问题,那就势必越帮越忙,甚至会在孩子之间种了仇恨。
你得知道:孩子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遇到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日后他们所要面对的社会**还要更加残酷。
而生活、工作中那些不如意,只能算是毛毛雨,如果连这都应付不了,那将来必定会在激烈的内卷中败下阵来。
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会形成“断不了奶”的恶性循环——孩子只要有一丁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就会把它们抛给父母,在他们看来遇事寻求父母的庇护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当父母无论帮助自己平事时,他们就会对父母产生失望、怨恨的情绪。
说到底,这是培养巨婴的一种搞法,不足取。
可是,对于陷入困境的孩子,真的应该完全放手不闻不问吗?
这样当然也不好,会养成孩子的习得型无助,不利于他们安全感的形成。
那么,智慧型的家长到底该如何处理类似于二孩争闹这种问题呢?
01 不管什么,先共情再说。
还以上述小女儿不满为例来解读。
孩子们之间争宠打闹,说到底无非就是心理不平衡,是情绪上的事儿,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的第一步还是要从情绪疏导上入手,即为“共情”。
面对女儿的抱怨,母亲可以先说:
“真的吗?让妈妈也看看……真的哟,妈妈和姐姐拍了12张照片,和你才拍了5张!妈妈知道你心里一定很委屈,对吧?”
02 对于孩子的态度和动机,肯定其积极性。
“你想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妈妈,妈妈真的很感动!宝贝,你一定知道吧,你和姐姐在爸爸妈妈心里,都是最珍贵的宝贝。
妈妈知道这种感觉有多么重要,你俩对我们来说非常珍贵。
”
03 与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
做好前两个步骤,孩子的愤怒和委屈情绪已经得到大部分缓解。
当孩子瞪大眼睛抱怨自己和妈妈的合影较少时,她的潜台词是:“妈妈偏心”、“你们不在乎”等负面情绪。
然而,当孩子的坏情绪被我们牢牢的接住,表达出对她的理解和认可时,愤怒的小神兽就不再从鼻孔里喷火,逐渐平静下来。
对于普通父母而言,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彻底化解这个问题。
“是啊,为什么与你的照片就会少好几张呢?”我们故作诧异,“哎,妈妈和姐姐在熊猫雕像前合影的时候,你去哪儿了呢?”
小女儿翻了个白眼,突然狡猾地笑了。
其实我们的父母也很清楚这一点:那时,小女儿偷偷跑去吃冰淇淋了。
04 双方讨论下次的改进意见。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就源于不自知。
当他们对于自己现状、未来的道路、问题的原因都有了一定了解后,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也就消弥大半了。
对于孩子而言,明确并面对自己的愿望,并尝试各种方法去实现,然后反思并优,这是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通往幸福彼岸的不二法门。
很多父母幻想这些能力会在孩子身体长大的时候,一瞬间全部自然获得。
这只能算是一个幼稚的想法,除非是父母在日常互动教会孩子,否则他们将来也还是需要一点一滴去学习。
“其实妈妈也希望都留下来一些我们一起成长的记忆,以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成长的过程会很的意义。
宝贝,你来说说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呢?”
如果能进展到这一步,这件事就有了闪光点,尤其是孩子开始想更富有建设性的作法时,她已经向卓越迈出了第一步。
05 向孩子表示,你永远在他背后。
最后,你可以问孩子:
“对于这件事,你希望妈妈以后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呢?”
事实上,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却寻而不得。
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向谁寻求帮助,也不知道如何开口请求帮助。
看来,寻求帮助也是一项个人成长的重要能力。
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一定的方法,向正确的人求助,这确实是一门学问。
更重要的是要让对方给予帮助的同学,还如沐春风、满心喜悦。
如果孩子一开始说:“妈妈,我希望你多关心我。
”,或者“爸爸,我希望你能公平对待我和弟弟。
”这种求助多半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它不够具体,即便是父母想要努力,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做。
对于孩子的上述提法,你完全可以与孩子确认一下问题:“你说得对,爸妈也想做得尽量公平,比如买玩具吧,你能告诉我们该如何买,你才会感觉公平吗?”
在这种互动中,相信孩子也会认真的思考他们的问题,到底需要什么,在生气什么,这将有助于他们面对日后复杂多变的外面的世界。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陪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成熟、变得坚强,守望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