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是保护,还是妨碍?

文/龙爸开讲
心理防御机制:是保护,还是妨碍?
每个人都是要靠心理防御机制活下去的。
因为挫折无处不在,只要自己的期望与现实世界存在不符的情况,内心就会出现应激的反应,比如忽视、否定、压抑等,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有什么作用呢?
上面所说的那些负面情绪无时不刻不在准备着打击我们的身心,而心理防御机制就如同身体的免疫系统一样保护着我们,维护着我们的内心安宁。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训练大部分都是为了生存,可是我们的内心将安放何处呢?
因此,自我防御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技能,如果没有专门的训练,心理防御只能采用一些诸如愤怒、压抑等初级的方式,虽然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与此同时却无法开放自己的内心,等于封锁了自我拓展的边界。
这其实说的就是良性防御机制与不良防御机制,它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于个体的意义却是天差地别,甚至说它注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不为过。
初级心理防御机制尤如本能
有些心理防御机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回避困难的一种本能。
这就是人性,当觉得外界对自我有攻击性的行为时,就会产生一种保护自我的下意识反应。
正是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保护作用,人才可以减轻心理上的伤害造成的痛苦。
可是,这毕竟是一些比较消极的防御方式,如果频繁运用,或者运用过度,心理防御就会像“封关锁国”一样把自我与外界隔离,难以接收外界的必要信息和情感,还可以把自己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这便是病态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越初级越原始,效果越差、副作用越强。
这些原始的防御机制往往是自童年时期所形成的,保护自己其实就是原始防御机制的唯一正向作用。
比如,一个从小被父母打骂的人,他对人不经意的回避,就是一种原始防御。
当然,同样的情形,不同的人的原始防御并不会完全相同,如果个人的逆反心理比较强,身体也比较强壮,他的防御方式很可能就是攻击。
对于心智成熟的人而言,原始防御机制是尽可能应该避免的。
那些自小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的孩子,他们的原始防御机制就会显得有些弱,他们的心态开放而平和,心理健康程度高,防御机制更容易进入更高的层次。
原始的防御机制是内含危险因素的,尽管个体原本可能并没有攻击的打算,可是当感到外界威胁时,他们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因此只能启用本能的防御方式。
至于是攻击还是躲避,这要看当事人的个性,如果是个性较强,倾向于攻击,否则逃避的可能性更大。
后续的发展结果是更加令人痛心的:
个性弱的孩子,会一再逃避、忍让,可是如果持续被攻击,他们会走向抑郁症;
个性强的孩子,则会对外界采取言行上的暴力,如果不加以干预,最终会发展成为燥狂症。
说到这里,你一定认识到这些初级防御方式的缺陷了吧,下面我们重点讲几种比较高级的防御方式:
01 退化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找回一些童年时候的防御方式。
尽管这种方式是一种更彻底的逃避,可是因为它可以让人得到彻底的释放,所以还是被很多人所采用。
比如,人们的受挫后,通常会找到一个地方大哭一场,就是一种典型的退化行为。
哭过了,整个人就神清气爽了。
可是退化毕竟是幼稚的,所以不能长时间沉浸其中,否则就是自暴自弃。
有些大学生还喜欢用奶瓶喝水,其实也是一种退化的心理,偶尔让自己回到一下童年也是一次很不错的心路历程。
02 虚假合理化
很多人说话时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比如,遇到挫折后,他们会编造一些理由来摆脱困境或内心的痛苦。
例如,一个年轻人因工作表现不佳而失业,他担心女友看不起他,所以他编造了一个理由,说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03 升华
与上述防御方式相比,升华是一种更为良性的防御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
意思是:遇到挫折后,用符合社会伦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痛苦,比如通过艺术创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应该说是作者挫折经历的升华。
遇到挫折时,最能体现出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往往表现为升华。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了。
04 补偿
补偿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
就是说,在遭遇挫折之后,你想办法通过其他的事情,从内心的体验到行为,来弥补这次挫折所带来的损失。
例如,如果你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你不必责怪自己。
你只需要及时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力争在学期结束时有所提高。
或者这样想,反正是算总分的。
即使我在这里丢了几分也没关系。
我只能提高那里的分数来弥补。
05 幽默与自嘲
幽默是生活无形的保护阀,是自我保健的心理钥匙。
遇到挫折时,不忘享受苦难的快乐,用幽默感抵御痛苦,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嘲笑别人,要学会嘲笑自己。
如果一个人能够嘲笑自己,那么他的心理就成熟了,这意味着他了解自己,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且,幽默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能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即使这次你做得不好,别人也会容忍你。
结论:
防御机制无处不在,适应性防御机制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外部入侵并获得内心的平衡感。
同样,防御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
病态的防御机制会阻碍自身与环境的良性互动,降低社会适应能力,阻碍疼痛和创伤的修复,造成无法修复的疼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