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是禁不住想这事,很痛苦!”怎么办?

文/龙爸开讲
“我老是禁不住想这事,很痛苦!”怎么办?
就算是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让你听上几十遍,也会头痛欲裂、生无可恋吧?
可这就是心理咨询师的日常。
俗话说:酒是越陈越香,可是陈年往事却不是如此,一个人在你耳边连续几个小时翻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你也绝对是崩溃的。
你或许在想:太夸张了吧,哪里有这种人?
可是在咨询室里一天能遇到好多波来访者都是这样——他们总是纠结于过往无法走出来,花费大量的时间吐槽那些早已过去的事,虽然其中不乏大事,但更多是一地鸡毛,虽然这些过去让他们痛苦不堪,可是他们似乎对那些岁月却情有独钟,一旦进入回忆中,就不愿再出来……
佛祖说:众生皆苦,很多人就是整天煎熬在过去的痛苦中,始终走不出来,他们焦虑、伤感、迷惘。
那么,我们来聊聊心理咨询师会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痛苦好吗?
如何理解过去的痛苦?
如果来访者一直在强调某一段往事中的痛苦,心理咨询师最好是确认一下,是不是来访者在其他的时间和空间也有相似的行为或想法,如果有的话,那来访者很可能就是强迫症。
强迫症总是和完美主义脱不了干系,完美主义就是想要事情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去要求别人,实现不了就心里难受。
心理难受就会不甘心,这种不甘心在做事上就表现为去反复去做,力求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种不甘心用在感情上,就表现为分手后挽留对方,觉得自己不好,自己有错才导致对方要和自己分手的,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中。
当然,还有一种强迫症比上面的情况更严重些,那就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这种强迫的背后都是隐藏着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来访者一直在反刍过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失去一段珍贵的友谊,那一直反思这段经历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自责可以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或者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好人吧。
再如,著名的“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失恋后的反复回忆,会让人有一种爱恋依然存在的错觉,身上会残存一些爱情的温暖。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每一次咨询都会提前与前任的那次分手,这样的咨询过程持续了三个月,他就是不愿接受分手的现实,似乎那么回忆着他们就还在恋爱之中。
当然,反刍也可能是基于违背了自我的核心价值。
当你从小都被塑造某种价值观,一旦在某个意外中做出了相悖的事情,那就会在内心反复反刍这件事。
可是,如果这种核心价值本身就是负面的,比如“没有人爱我”,假设上面提到的被分手者有这种理念,那就悲剧了,因为这段感情的结束,给他带来的痛苦太大了,大到甚至要否定自我。
有些时候,我们自己的人设认定也会把我们推入困境,比如恋爱中的自己要把自己设定为“一个好伴侣”,那么一些这段感情出事,己方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自责和痛苦。
有时,虽然来访者反刍的事件本身并不大,可是它却如同一个导火索,会牵扯到本人多年前的伤疤,从而惊起千堆雪。
几年前有一个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被助手说他的手脏了,他的反应实在太大了,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后来才发现:原来他的父亲,曾经说过同样的话,而那以后,他们断绝了关系。
看来,反刍本身可能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其过程中的非语言部分或者潜台词中,才藏着**。
当然,这种反刍更可能是来访者在回避自己的问题。
或许可以这样应对
未必是完美的一种应对方法是设立一个供反思的“停车场”。
当你开始沉思时,让自己在这个停车场停留30分钟,然后想象自己走出这个停车场继续你的生活。
也可以在房间里开辟一个角落,专为沉思而设计,让房间内的不同空间拥有不同的能量。
这个“停车场”可也可是纯意识的,比如正念冥想,它可以让人们在当下生活得更好。
另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你要认识到,你的烦恼是因为你的念头引起的。
念头就是你想到那件事了,并且有了一系列的自我判断,自我猜想,自我定义,自我贴标签等等,所以才有了愤怒、委屈、沮丧、失落、悲伤等等一股脑的情绪。
然而这一系列的猜测和情绪,都是因为你自己敏感和想像力丰富引起的,而事情的事实,可能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
所以,在陷入烦恼时,要记得跳出来,去看到那个源头——起心动念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