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你是强迫型人格吗?快来看看
其实,就算是我们没有心理学常识,对于强迫型人格也并不陌生,因为“强迫症”在网络上已经是烂大街的词了,更何况,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不断遇到强迫型心理的情况。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个性以及人格都是始终令无数学者着迷的领域,而在其中强迫型人格以其对于极端的追求而令人瞩目。
强迫型人格很出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往往跟很多名人的标签相关。
比如乔布斯,他在建设第一个工厂的时候,每次去检查,都要连地缝都一点一点看,不允许有一丝灰尘存在;对于文件的严谨性也要求极高,他每天都要把重要的文件一行一行逐一检查,哪怕是一丁点的标点错误,都会订正过来。
被称为“最伟大的小说家”的狄更斯,对于自己的头发爱护倍至,不允许它有一丝紊乱,为此他随身要带一把精致的小梳子,随时准备梳一下;如果需要碰触某件物品,那他一定要连着碰三次,因为他认为3是他的幸运数字。
像这样强迫型人格的名人,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在中国民间几乎被奉为神明的诸葛亮,他之所以事必亲躬,就是有强迫型人格的存在,强果才五十多岁就忧劳成疾,“常使英雄泪沾巾”;比尔·盖茨在刚创业的那段时间也是如此,每一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把程序员写的代码拿出来,自己重新写一遍,因为他觉得别人写得不够完美……
说到这儿,想必你对于强迫型人格的特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它表现出来的就是:过度的完美主义、过于苛刻的自我要求,以及要求极端的控制。
本来这些特征是一些积极的追求,无可厚非。
可是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俗话说“过犹不及”,超过了某个界限它们就会走向消极,导致个人内心的巨大的苦恼,造成人际冲突升级。
还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事业的进展。
什么是强迫型人格?
心理学上,称上述的人格特质为“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OCPD)”,是一种关注秩序、追求完美、强调精神与身体的过度控制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那么强迫型人格与众所周知的强迫症有何不同呢?
如果把两者看成两个集·合的话,两者有一定的交集,强迫型人格指的是“人格”,它存在于个体的身上,存有持久和广泛性。
而强迫症则要求有明显的症状,以及其背后有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
强迫型人格特征
极端完美主义:虽然在别人看来某件事的效果已经十分好了,可是本人却仍然“鸡蛋里挑骨头”。
显微镜式的细节关注: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过度关心细节,以至于常常会忽略主要职责。
专注工作、责任心爆棚:过于执着会忽视人际交往,或者破坏人际关系。
一切追求规则:希望把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归入规则、制度或计划。
事必亲躬:认为别人做得都没有自己,不愿授权和分工作。
事实上强迫型人格者还可能非常固执,他们冥顽不化、不愿接受变通;他们还可能对于金钱或丰裕的物质有过分的吝啬或节约。
强迫型人格的危害
虽然强迫型人格能够带来了极致的精准,可是同时却损失了效率,而且其背后的隐患也不应该被忽视:
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追求完美导致精神持续紧张。
社会障碍:不愿意妥协或灵活变通,会得罪很多人,而且不易与人沟通。
生活紊乱:不能在工作和休闲之间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陷入无限的作业混乱。
负面情绪纠缠:非常容易诱发抑郁或焦虑症状。
强迫型人格的原因
强迫性人格的形成因素往往有很多种,可能包括遗传基因、幼年的经历、原生家庭、文化教育等。
比如,从小被过分要求做到卓越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形成这样的人格特征。
为了解释强迫症人格成因,我们来讲一个“大卫的故事”吧——
大卫是一位资深会计师,以一丝不苟著称。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对细节的无尽关注和纪律意识,使他成为同事眼中的“完美主义者”。
然而,大卫内心深处却被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所折磨着。
因为害怕犯错,大卫不愿意把工作交给别人,他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
这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也让他与家人疏远了。
有一次,大卫无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一份报告。
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并陷入了轻度抑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卫意识到自己的“完美”正在不断侵蚀着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大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逐渐摆脱了完美主义思维模式:
接受缺憾:学会接受不完美,并理解犯错误是人类自然的一部分。
授权:练习将任务委派给他人并相信他们处理任务的方式。
适度休息:学会平衡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放松时间。
坚持治疗:通过心理治疗解决根深蒂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通过以上措施,大卫逐渐恢复了生活的平衡。
他开始欣赏事业之外的小事,并修复与家人的关系。
通过学会放弃过度的控制和完美,大卫重新获得了快乐和满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