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养育:让孩子找到自己生命里的热爱并能独立生活

文/小易
如何实现“善意养育”
一是孩子天然是学习者。
孩子天然也是游戏者,“玩”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孩子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是基础人格的核心是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人生。
而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怎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幸福?”的问题,哈佛大学对七百多名男士长达七十多年的持续跟踪研究得出结论:幸福与财富、名气或是否努力工作无关,而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快乐、更健康。
最重要的二项基础人格是安全感和同理心。
三是天赋自由。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有热情并擅长的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成为一个高自尊感的人。
四是爱驱动孩子成长。
一位段大姐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她全职陪儿子到十八岁上大学,然后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这位大姐谈论起自己的育儿之道时说:“我主要照顾他的情绪,我就是负责让我儿子开心。
”而这,也正好印证了来自发展心理学的育儿建议:“关注你的孩子,并爱他们。
” 《》你好孩子》书里总结:孩子,是因为爱而孕育的,伴随着爱而降生,也只有在爱的驱动下才能健康成长。
五是社交力。
“合不合群”、是否“外向”不能作为评价孩子社交能力的标准。
”家长要学会拥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我想到了菠菜成长的阶段性历程,菠菜从小就喜欢并擅长独自一个人在家里玩。
外婆经常要通过劝说,才能让她下楼玩一会。
之前,我们也有过一点担心,怕菠菜过于“内向”。
后来,在她上幼儿园小班前我们把她“慢热”的性格告知了老师,发现经过幼儿园小班的一段时间后,菠菜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方面还挺好的。
比如,她能够交到自己的一些好朋友,并且还帮助老师“管理”班级。
现在,晚餐后也很愿意下楼和小区里的小朋友玩游戏,还经常玩得乐不思蜀。
有时候,我安静地站在滑梯旁,看着菠菜和小区里的几个小朋友在开心奔跑,专注地玩着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再次让我看到了孩子成长的“过程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