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降低精神内耗,做好这三点
经常待在都市里面的人,总是会感觉好像有点缺氧,整体昏昏欲睡、浑身没劲。
这其实是心理能量不足的表现。
就像在闹市区,我们如果说话声音太小,对面的人就很难听得清楚。
我们工作的环境也是如此,所有部门都在一个大的房间中一起办公,各种各样的人杂处在一起,乱糟糟的。
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很难静下心来做事情,思路很容易被带偏。
因此,往往是全天都是忙忙碌碌,却毫无成绩。
正在做的事情总是不断被打断,想要认真完成一件事情,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如此一来,就会感觉特别心累。
在如此效率低下的情况下,白天的工作完不成,所以就要加班;当天的工作完不成,堆积到第二天。
在不知不觉间,工作积压得越来越多,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而,把自己置于严重的精神内耗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情会越来越烦躁——沮丧、挫败、郁闷、生气,各种负面情绪让自己心情低落。
如果你是一个不断自省的人,当会很快发现自己的状态不正常,并做出积极的调整。
本文我们总结了三个实用的降耗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 01 ◇
少发表意见
人文环境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同时又会反作用于其中的每一个人。
所谓的“环境改变人”,就是个体在不知不觉间,就被环境套路了。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降低我们的戒备心,让自己身处困境而不自知。
所以,如果想不被环境腐蚀,那就算跳出环境之外再做打算。
首先,就是少发表意见,不要卷入无谓的口舌之争。
当然,人皆有好奇之心。
当听见别人在讨论一件有趣的事情时,我们的心也会被搔动,想竖起耳朵听一下,想要插上一嘴。
但是,“跑题儿”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只要你一接话,那就是没完没了。
所以,工作场所就谈工作,与此无关的内容一律不扯。
学了几十年后,你就会知道:注意力才是自己最宝贵的资源。
要想做成一点事情,保护好自己的注意力,是你最最最重要的任务。
当你把耳朵关起来、嘴巴闭起来,你的内心才会得获宁静。
如此一来,你的脑子才会专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不会被一些杂事、琐事带偏。
人心一旦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就再也没了那些纷扰,内心一片祥和,心理能量得到提升,工作效率随之增高。
硬汉作家海明威说:
我们花两年学会话说,却要花五六十年来学会如何闭嘴。
闭嘴,如此重要,看似那么简单,却真的不容易。
◇ 02 ◇
屏蔽杂波
经常会听到一句老声常谈: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这对于每一个现代人而言,即是一种福气,也是一种烦恼。
因为信息量足够大,就增加了你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难度,而且容易被无效、无聊的信息所纠缠。
因此,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理能量,还要做好:屏蔽无效的信息。
所谓“无效”,并不一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垃圾信息,而是说这些信息对于当前的你无效,对于当前你从事的工作无效。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计划好做工作计划的,可是不知怎么地就开始刷朋友圈、刷短视频。
结果,自己就陷入了拖延症,工作没有完成,而且隐入严重的愧疚。
长此以往,不但工作业绩会大受影响,而且还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保险业有句有名的话:
关注就是生产力。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才会出现新的成就。
现在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跟手机抢时间、抢注意力。
现在手机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上面海量的信息,会不断地用尽解数来吸引我们的眼球。
程序员们天天都在思索最新的算法,来投我们所好——你能看到的、爱看到的,全部都是算法的精准投喂。
这就是“傻瓜式”的,不只是app的使用傻瓜式,而且app的各种设置就是在培养傻瓜。
你想成为傻瓜吗?
如果不想,那就最好少碰手机,心里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不要活到别人的***里。
有一天,我瞅了一眼自己的微信群,居然加了有五十多个。
回想一下过去这些日子里,每天自己都在看上它们若干眼,毫无觉察间两三个小时就没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天赋异禀,那就当我没说。
但是,你也千万认为自己比那些业界大牛还牛吧,比如201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当时已经近百岁的约翰·古迪纳夫,他的成功其实就谈不上什么秘诀,唯有专注。
古迪纳夫从五十多岁就开始研究锂电池,一直专注于此事四十年,终获成功。
◇ 03 ◇
不要操别人的心
有一种人终生成就稀稀,就是总喜欢介入到别人的生活与事务当中,“咸吃萝卜淡操心”。
没有人是救世主,你救不了别人,也承担不了别人的命运,即便是你最亲人,父母、兄妹都不行。
去年有一位朋友天天郁郁寡欢,愁得头发都花白了——她弟弟网贷了好多钱,自己又还不上。
这位姐姐帮忙还上了一部分,可是还剩很多补不上。
因此,她天天为弟弟担心。
事实上,这位朋友就是爱操心的那种,她过于敏感,哪怕是新闻上司空见惯的不幸事故,都会让她心里愤怒或悲伤。
如果你也是一个爱为别人担心的人,那你必定天天焦虑不堪,再也不可能生活得轻松写意。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又何必替别人过他的人生呢?
我们在形容亲友家的孩子时,总是会说:
某某某省心,某某某不省心。
而且,不省心的人往往一直都会不让人省心。
其实真·相恐怕是:周围的人太会操心,才会让某些人一直不省心的。
如果你有“教父”的能力,那适当帮人一下是可以的,否则胡乱干涉别人的因果,只会让你迷失自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