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之过分担心发挥失常怎么办?

文/龙爸开讲
考试焦虑之过分担心发挥失常怎么办?
马上就是考试季,很多父母的神经已经上满弦儿了,担心孩子考试时紧张,万一发挥失常怎么办?
◇ 01 ◇
逢大考就晕
比如一位初三学生小K他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每次小测成绩都名列前茅,很多棘手的难题都能轻松解决,同学和老师都认为他非常有实力。
但是,小K最大的问题就是:每次大型考试的成绩都达不到平时的水平,他的内心充满了困惑与痛苦。
后来,小K痛定思痛,对自己的考场表现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发现:平时小测考得好,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心态比较放松,所以,往往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而在面临大型考试的时候,一上场自己就像换个人似的,上场之前就发慌,上了考场就发懵,下了考场就清醒,每次都发挥失常。
考后仔细分析试卷,很多丢分都是因为:
简单的计算错误;
答题卡涂错位置;
平时会做的题做错等低级失误。
虽然每次都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每次都不可避免;每次都想通过一次大型考试证明自己的实力,可是每次都事与愿违。
小K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考试焦虑。
影响他发挥失常的并不是能力不足,是考试心态没有调整好。
◇ 02 ◇
考试焦虑要适度
小K的这种情况想必也是不少同学的困扰,那我们该如何调整,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呢?
首先,引导孩子认识到考试焦虑很正常。
其实,考试焦虑每个人都会遇到,就是对即将发生的考试产生了一种担忧,因为孩子对考试缺少稳操胜券的把握。
不焦虑的人只有两种:
一种,是考试对我来说胜券在握,根本对我构不成任何影响。
另一种,是知识储备不够,基础知识差,根本就考不好的学生,对考试无所谓。
而大部分学生属于第三类:既有成功的希望,又面临失败的威胁。
但这并不意味着:焦虑的孩子就一定发挥不好。
相反地,适当的考虑焦虑反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可是,如果孩子像小K这样过度焦虑,那就几乎是必然要发挥失常了。
所幸,小K已经认识到自己确实有些过度焦虑了。
紧接着,我和小K一起分析了和学习了著名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表明:考试的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考出好成绩,只有适度紧张的状态最有利于考试的发挥。
同时研究还发现:适度的动机水平,还需要和任务的难度相匹配。
看到这里,想必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越是大考成绩越不稳定”了。
你想呀,像期末考试、模拟考、中考、高考这种重大的考试,试题的难度系数通常是比较大的。
这时考好的动机太强,过分急于求成,考试产生的紧张与焦虑就会形成巨大的精神内耗,严重削弱孩子的心理能量,并干扰他的正常思维活动。
所以,越是大考,心理动机的水平越应该放得低一些。
这样才能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发挥得更好。
而对于一些平时的小测验,因为试题的难度系数低,这时反而应该要求更高、紧张感更强,这样有助于打好基础、提高学习水平。
我帮小K分析到这里,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小考出色、大考失利了,他也意识到考试时适度焦虑的重要性。
◇ 03 ◇
调整心理状态
小K认识到考试焦虑之后,我和他继续探讨了调整自己状态的具体方法,主要是三点:
第一方面,客观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目标颤抖——当你越想得到某种东西,越想做好某件事时,往往会因为太专注于目标,反倒得不到、做不好。
就像你瞄准靶心打靶时,拿枪的手可能会颤抖;当你盯着针眼引针穿线时,拿线的手可能会颤抖。
小K遇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问题,而他的动机特别强,内在的压力也非常大,而且过于关注目标,而产生了目标颤抖。
其实,考试就是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不要赋予考试太多意义,每个人在学生时期都要经历很多次考试,一次考试的成败能决定命运呢?
当然不能。
所以,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至多就是一交挫折,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挫折不等于失败,失败是极其消极的结果,而挫折只不过是没有预期的好。
因此,不要轻易的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
第二方面,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放松的方法。
比如,腹式呼吸法。
标准的深呼吸是用鼻腔吸气,将所有的气息一路从胸腔送到腹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沉丹田。
此时小腹微微凸起,你会感觉到腹部和腰部有膨胀的感觉,然后再深深地吐气,尽量的以最慢的速度呼出,尽量的让呼气保持更长,注意吐气时小腹平缩。
如果在考场上时发现自己紧张焦虑了让自己平静下来,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估计非深呼吸莫属了。
再比如,触摸放松法——通过按压手掌来放松。
在手掌中有一个点与保持大脑平静有关,这个点位在位置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从手指相连处往手心方向4到5厘米处。
让手放松并手心朝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在手指心上寻找一个小的凹陷处,可以用手食指在上面按压。
在按压的同时,也可以回忆一些愉快而美好的事情,这也是稳定心情的好方法。
第三方面,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带来积极向上的认知和体验,进而变得自信、快乐,更有勇气和力量。
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做心理暗示时,要从情感上高度地认同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相信心理调试的力量,这样才会发挥出它的作用。
如果孩子心里很排斥,觉得没有效果,那么需要引导孩子回忆自己最愉快的经历,找到自己的积极心理办事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而不是过分担心。
相信掌握以上这三个技巧,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让适度焦虑促进孩子的超常发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