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考试啦!你家孩子会紧张焦虑吗?

文/龙爸开讲
马上要考试啦!你家孩子会紧张焦虑吗?
马上又要高考了,想想都会让人感觉紧张,还真有点怯场呢!
考试怯场其实就是考试焦虑。
如果你家孩子感觉:
要考试了,我又要崩溃了。
那就不用怀疑了,他正在考试焦虑之中。
◇ 01 ◇
怯场的原因
造成怯场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或者考前睡眠减少,过度疲劳。
或者,孩子对考试结果的期望值太高,心理压力巨大,导致原本能答对的题目却束手无策。
来,我们具体说一下:
第一,缺乏自信心。
如果孩子打心底不相信自己可以考好,这就是内心不自信,会直接导致孩子在考场上方寸大乱,原本会做的题都一团糟,啥都不会了。
第二,生理上的准备不足。
有些孩子喜欢“临阵磨枪”,结果用脑过度、天天失眠,加上忧思过度,让自己的身体状态无法进入考试状态。
如果考试时心理再紧张,孩子对于知识点的回忆效果被抑制,于是大脑宕机短路了。
第三,心理压力过大。
不管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还是父母的期望太高,抑或是这次考试太过重要,比如中考、高考,这些都会让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情绪紧张,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导致脑子里一片空白。
第四,学校、家庭教育共同的认知误区。
大家普遍认为: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考试名次不单纯是孩子在班级中的一个排序,更代表着他的人格人品、身份地位,甚至是社会价值。
但是,一场或者多场考试的成绩真的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吗?
当然不是啊。
不过啊,就算孩子认识到了这个真相,却仍不能免俗——他还是想在每一场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
因为考试虽然证明不了人生,但是考试成绩依然非常重要。
其实,考试成功并不复杂,只要具备三个要素即可:
一情绪稳定,二沉着应对,三充满信心。
这三个词儿一出来,你会不会在心里开始吐槽了?
纸上谈兵,谁不知道需要做到这三点,关键是臣妾做不到啊!
别着急,咱们有办法。
◇ 02 ◇
保持情绪稳定
我们先来说说:怎么才能实现第一要素——情绪稳定呢?
首先,不要把考试看得过重。
难道人生的意义就为考一个高分吗?孩子的价值只能用考试来证明吗?
所以,应该引导孩子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儿。
否则,如果真的考了第一名,是不是就不用再学习要躺平了?
更何况,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校园、离开考试,到那个时候学习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如果把人生分割成无数次马拉松比赛,孩子的眼中只有每一段的那道终点线。
那么,沿途两边的风景,孩子将会一点都看不到,这样的人生得多可惜啊!
因此,需要让孩子明白:考试结果不代表他的人生价值。
当然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真正让孩子由此放轻松却很难。
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在考前轻松快乐一些,比如,考试前几天开始,适当看一些与考试无关的闲书,或者收听一段老郭的相声,再或者做一些适量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和朋友家人开开玩笑……
这些都有助于消除孩子不安的情绪,激发大脑活力。
第二,考前10分钟里,不要再翻有关考试的书和资料。
你以为考前翻翻书本可以抓时间巩固知识吗?
其实并不。
更可能出现的状态是:发现了很多学习不扎实的内容。
哎呀,考前更焦虑了。
第三,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这一点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考试前的两三天,一定不要开夜车、熬大夜。
一是避免用脑过度,二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因为做不到这两点,会直接影响孩子考试时的思维质量。
第四,深呼吸、放轻松。
如果在考试中突发状况,大脑突然宕机了一片空白,怎么办?
别慌,赶紧做调息——
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让大脑神经在短时间内休息放松。
如此建议是因为:孩子备战的考试并不只是一门课程,脑中的知识太多就很容易相互抑制,造成回忆中断。
所以,孩子需要闭目思考,给神经一个缓冲,等抑制解除之后,需要想起来的东西就可能会出现。
◇ 03 ◇
沉着应对考试
说完稳定情绪的技巧,咱们再来说说怎么沉着应对考试。
首先,在拿到试卷动笔解题之前,先把所有题型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做题的顺序要从易到难。
这符合心理学中有关做题由易到难的顺序,有助于逐渐进入做题的最佳状态。
最后,遇到难题不要紧张。
考试时遇到难题是正常现象,否则考试就没有意义了。
对于暂时理不出头绪的题,咱们可以先放过它,转向那些能答出来的题,最后有时间的话再返回来思考比较难的题。
这不仅是为了先拿到能拿的分儿,更重要的是你可能在解其他题目的时候,会产生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拿下这道难题。
◇ 04 ◇
对考试充满信心
考试中,有两个心理暗示很重要:
第一,要坚信自己的智力并不比其他同学差。
应该帮孩子暗示他自己:我已经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要点,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就能更好的应对考试。
第二,自己考得不好,别人可能更不好。
假如有一科没考好,那并不等于其他科目也不行,孩子可以暗示自己:我难他也难,我易他也易。
当某一门的考试考得不理想时,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其他人和我一样,也会出现我遇到的麻烦和问题。
这个时候,千万要提醒孩子:不要急着找同学对答案,也不要相信他听到的任何答案。
有太多案例证明:答案未必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有了这样的心态,孩子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好,最后祝所有即将考试的孩子们:逢考必过,做的全对,蒙的全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