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开发的四把金钥匙

文/龙爸开讲
孩子语言开发的四把金钥匙
经常有妈妈跟我说:
我也知道多跟孩子聊天儿,可以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但是实在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什么,说不了几句也就没话说了。
这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破局之法就是:没话找话,妈妈们需要善于寻找跟孩子聊天的话头儿,也就是俗话说的:打开话匣子。
今天我先给大家四把打开孩子话匣子的金钥匙。
◇ 01 ◇
从小问题问起
第一把钥匙,学会问小问题。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对于抽象的问题往往也很难回答。
比如,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后,体育记者缠着气喘吁吁的选手追问:你现在感受如何呀?
显然,这种开放性问题,愚蠢且无效。
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太过笼统而抽象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具体、精彩的回答。
因为对方实在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说。
所以,我们要跟孩子聊天,尽量要避开抽象的大问题,改问一些简单且有具体答案的小问题。
我建议先从细节开始。
如果我们想跟孩子聊在幼儿园的情况,一定不要问:
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或者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
这种问题会让孩子一言难尽,或者他就简单回答搪塞一下:挺好的,没做什么。
这就成了尬聊,成功把天儿聊死了。
要想让聊天持续下去,妈妈们其实可以这样问:
你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游戏?
当孩子说出做了剪纸手工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说了:
那你剪了什么?
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了。
如此一来二往,我们不仅借机了解了孩子今天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跟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操作。
经常这样做,妈妈们就会成功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这些问题切口小,孩子的答案具体简单,往往最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愿望。
◇ 02 ◇
妈妈先说说自己
第二把钥匙,先从自己开始说起。
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们说自己的感受确实是有点困难的,可是他们可能很关心妈妈说的事情。
比如,妈妈可以在准备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先用非常幸福、非常开心的语气对宝宝说:妈妈今天好高兴。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很好奇:妈妈,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说:因为今天妈妈做了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更深广的角度跟孩子继续聊——
小一点的孩子,比如三岁左右的宝宝,我们可以从高兴的情绪入手,问他宝宝:今天发生了什么让你高兴的事情吗?
而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四岁以上的宝宝,我们就可以从:做什么样的事情算是帮助别人呢?你做过什么帮助别人的事情吗?从相关的事情进一步深入下去。
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加入一些思辨的话题,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呢?帮助完别人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等等,跟孩子进行一些价值观层面的探讨。
这样不仅能把天儿聊的很嗨,而且可以在聊天的过程中顺便塑造孩子的三观。
◇ 03 ◇
聊天要投其所好
第三把钥匙,投其所好。
比如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安迪去参加了幼升小面试,一开始安迪表现得有些拘谨,表情也一直都比较严肃。
但是当老师问: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这时,安迪的表情马上融化,第一次有了嘴角上扬的表情,看得出来他对恐龙特别感兴趣。
可能是节目剪辑的需要,这位老师在得到恐龙这个明确答案之后,马上切换了问题没有深入。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能够抓住这个突破口,跟安迪深入沟通的话,一定可以收到更好的聊天效果。
所谓聊天,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聊天的前提是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聊他喜欢的人或事。
其实这个原则运用到大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 04 ◇
聊点飞短流长
第四把钥匙,聊聊别人。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很难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却对周围小朋友的表现很感兴趣。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自己很多事情还没怎么做好呢,却总是喜欢去评判别的小朋友是对还是错。
比如,关于在幼儿园里要遵守规则这个事情,我们不能问:你今天在幼儿园里乖不乖呀?因为乖这个标准太模糊、太笼统了,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
按照第四把金钥匙的原则:从别人开始说起——
我们可以问:宝宝,你们班今天哪个小朋友最调皮呀?他可能说了一个名字。
这时候我们再问:他为什么调皮?他做了些什么事情?惹老师生气了吗?
孩子可能一下子就有精神了,他会抢着说:他吃饭时总说话。
那老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罚他站。
那你有没有被老师罚站过?有。
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吃饭时说话。
哦!也是因为吃饭时说话呀。
……
你看,这样就轻松跟孩子聊了起来。
其实从别人说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因为八卦是人生的天性嘛。
比如说孩子会告诉你——
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经常被老师罚,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沟通,而且还能在聊天过程中了解孩子对老师、对小朋友有什么样的看法。
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情况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问题的等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