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如何在关系中获得...正文

如何在关系中获得滋养和成长

发布于11天前   {{plCount}}评论   {{actData.readnum}}阅读
如何在关系中获得滋养和成长
文/小易

回顾从业以来的咨询经验,大部分的来访者都是跟关系有关,原生家庭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与自我的关系。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来的”。
我们身处一个无法掌控的世界,想要更好地照顾自己,必然要寻找到和外界和平相处的生存之道,而关系便如内心中延伸的触角,帮我们解读生存的空间和同伴。

01

为什么我们无法处理好

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法摆脱的原生家庭的影子。
这影子也许是我们的盔甲,也许是我们的心魔。

假如将人格比做一株植物,原生家庭就好像植物的根,自我和超我的养成,都是从根基中汲取营养,而有的根生命力旺盛,植物便生长得挺拔茁壮;有的根羸弱贫瘠,植物也会千奇百态,但是或多或少,植物都是被根所左右的,即便我们想要有不一样的形态。

举个例子来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超理智类型,凡事都会认真思考,凡事都会说教。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一点,一直想努力让自己活得轻松,看得淡薄,但是每每遇到重大的事情,就会在情绪牵动下,较真、不停讲道理,不顾一切地想让别人认同我的观点,在咨询中,也会忽略与来访者共情。

这种状态是一种自然反应,难以觉察也很难去改变。

我认识的所有人,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时,都会发现来自原生家庭的制约或伤害。
这些缺失,归根结底,就是爱的能力。
我也如此。

当我不能顺利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不能对他人产生共情或者是同情时,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原生家庭没有教会我如何去爱。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有如此习惯性的想法吧,用停留在过往的创伤里去隐藏对未知的恐惧,拒绝自我成长。

爱是无穷尽的,有先天的习得,也有后天的感悟,只不过,当我们面对亲密关系时,有人在努力爱别人,有人在努力爱自己。

没有从父母那里去学会爱别人,是因为父母传递的爱是爱自己,所以在建立亲密关系时,潜意识更多的是自我保护而非关注对方,要突破这一点,需要的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不是去反思原生家庭创伤。
因此,认清原生家庭带来的经验比抨击伤害更容易看到事实真相。

对于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往往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磨砺之后,才幡然醒悟的。
然后想去和解,想去治愈,但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勇气去改变关系。

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在独立生存的人格和面对父母时的人格是不一样的呢?

在父母面前,我们往往退行回小孩子的状态。
害怕伤害,焦虑责任,不知道如何做自己。
当地位不平等时,关系自然也无法按照意愿改变。

我常听那些即想摆脱痛苦又深受困扰的人说,“他们是我的父母,我害怕会伤害他们。
”这句话乍听有理,仔细研磨其实是将责任推卸给父母。
我们都知道,关系的基石是共情,而共情的核心是平等的地位。

只有站在成年人的位置,将父母也视作同样的成年人,才会理解那些也许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局限,他们的代际传承遗留下来的伤害行为,从新检视这些行为,会令我们更加理解父母,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找到更包容或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当然,当我们站在一个独立的成年的自我的位置去审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时,便可以选择想要离多近,或者如何平衡人际。

因此,处理原生家庭的议题,最困难的不是沟通,而是能否让自己在不同的关系中保持稳定统一。

02

如何构建

长久的伴侣关系

这里说的伴侣关系,是指经过了恋爱阶段之后的稳定关系。
当激情的迷雾散去,彼此的“真身”呈现,才能真正转入到需要考虑是否可以建立长久的依存关系。
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最重要的是信任,而信任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

我有个朋友,她会告诉伴侣她生活中所有发生的事件,但同时隐藏关键信息。
她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今天带妈妈去做体检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太累了。

“那今天你太辛苦了。
你们去哪家体检中心了?检查结果如何呢?”

“去的一家大型体检中心,他们还有很多分支机构呢,查了很多项目。

不知道你的身边是否也有同款的伴侣存在,他似乎对你敞开生活,让你无所不知,却没有半点痕迹可寻,细思极恐。

双方对信息获得的不对等,是最容易产生猜疑和隔阂的,以上面对话为例,这样的沟通方式,看似坦诚,实则疏远,即便是能形成稳定的伴侣关系,也是假性的。
而更多地是会引来因猜忌形成的控制、逼迫,更加无法建立信任。

因此,坦诚而真实地讲述彼此的事件、想法、甚至是三观,是建立长久关系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甄别危险的重要方式。

长久的伴侣关系,是在同一个目标前提下,在利益上的相互依存。
这种利益,除了金钱外,还包括生命力的共同成长。

金钱是试金石,能试出一个人的生存模式、应对能力、责任与担当、人生观和自我价值等。
金钱收入相差过大,关系到个人的眼界、知识、经验都会相差甚远,王子娶了灰姑娘的童话,连作家也不敢去写婚后的结局。
而最重要的,一个无法体验到你生命历程的人,又用什么来陪伴你一起成长呢?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才会说,结婚要选“门当户对”。
跨越阶级的爱情,除非一方有持久输出能力,否则多半会被俗世打败。

除了信任和利益的依存,爱自己也是保持长久关系的保障。
在伴侣关系中,不光要爱对方,也要努力爱自己。
这里的爱,指的是关爱而不是自私。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健康快乐,是对伴侣最好的给予,付出最好的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他人。
良性的伴侣关系,是双方能够互相提供情绪价值的相互承载,相互疗愈。
只有让自己一直保持在较好状态,才能为伴侣提供情绪价值,带来滋养和成长。

03

人与情境

最关键的相处方式

我们总是会处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并努力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体验着自己的英雄之旅。
人生注定是孤独的,灵魂只能独自前行。
虽然我们总是尝试去与他人建立紧密的联系,消除这种与生俱来由孤独产生的恐惧感,但无法改变生命是独立个体这一现实。

因为生命是独立的,所以即便我们竭尽所能,也不能和别人完全融为一体,也不想被别人窥知内心中最阴暗的部分。
这是一件多么矛盾的事情啊,我们既想获得另一个生命的共生共舞,又不想让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界限感,便应运而生。

界限,是双向的,是禁锢也是保护。

界限,好像是我们在游乐场乘坐的碰碰车,总是在与他人撞来撞去,有时主动有时被动。
我们操控着碰碰车,主动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人,瞄准自己的目标锲而不舍。
不论结局如何,在游戏进行的时候都不会主动走下自己的车。
界限,可以带来欢乐、伤害,最大的作用是保护。

界限是保持稳定内核的屏障。
情境变化,界限也会随之变化。
当我们努力去建立或维持一段时,界限就会收得很小,变得模糊,甚至会放弃底线。

我有个相处了近十年的朋友,为了维持与他的友谊,我一步步的退让界限,如果不是学习了心理学的课程,我也无法发现被他PUA的状况,当我努力想要找回自己的界限时,结局只剩下不欢而散。

我上周的来访者,她与我探讨如何才能改善与妈妈的关系。
从小到大,她的妈妈一直在控制她的生活,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求她必须要严格照做,即便是她自己的孩子,如何照顾也要服从妈妈的意见。
她们就此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她想修复关系。

我问她冲突的感受时,她说当她远离妈妈的指责可以自己做主时,她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她似乎长大了。
当她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是属于她的特权,对于不接受的指责有明确的回应时,妈妈的态度反而变得温和尊重了。
她打算修复关系,从明确界限开始。

将责任事交回责任人,是划定界限最简单的方法。
而这种明确,并非是冷漠,相反地,是给予了彼此最大的理解和尊重。

不以己度人,也不委屈自己,将每个人,每件事,每种情境,都当成一个独立的有界限的个体来对待,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美好共存的关键。


{{actData.zannum}}

评论

{{plCount}}条评论
评论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如何在关系中获得滋养和成长小易

关注点赞
文章 1获赞{{authData.zannum?authData.zan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