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用钱衡量孩子的需求

文/龙爸开讲
财商教育:用钱衡量孩子的需求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钱从来都是一个有意避开的话题。
如果我说在培养孩子的学习驱动力时,可以用钱作为尺度,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需求,激励他干劲儿十足的干起来,你信吗?
你即便不说,心里也一定在嘀咕吧。
我要说的是:当孩子越来越大,他所要面对的任务也会越来越艰巨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他坚持一个方向持续努力下去,这绝对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的答案就是钱。
当然,我们谈钱绝对不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唯利是图,而你也完全不必对钱有过多的非议,因为它本身是中性的——只不过是价值的一种通用尺度,是一种资源。
当孩子懂得了钱,他就学会了盘点自己的资源,估量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要多少,并积极地努力争取。
那么,跟孩子谈钱,到底应该谈些什么呢?本文我们主要三个事:钱从哪里来?如何花?如何用钱来衡量事情?
◇ 01 ◇
钱从哪里来?
我们跟女儿小朵谈钱是在她七岁,那时是春节,她刚收到了一笔压岁钱。
小朵交完学费后,还剩下1000元,我们专门给她设了一个账户,作为她的基金。
得知这件事后,家里的亲友也慷慨解囊,只要小朵表现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只要奖励没有惩罚,奖励的标准也不统一,等等。
于是,我们就对于奖励制订了细则:
第一,奖励的标准明确下来。
奖励主要针对的是:额外的事情。
比如孩子写作业、穿衣吃饭,这些都是他分内的事情,那当然是不应该奖励的,不能给钱——孩子不能把一切都当作交易。
有奖就得有罚。
对于违反规则的作法,要罚要扣钱,比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早上没有按时起床。
那么,具体有哪些项目是可以赚钱的呢?
主要是两种,一是学习上超额完成任务。
比如在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还阅读了十页课外书,或者学了一集科普视频,这样就可以得到5元钱作为奖励。
二是对家庭做出突出贡献。
比如小朵给弟弟读了一本书,就可以赚5元钱。
第二,把裁判定点到人。
在我们家,爸爸是唯一可以进行奖罚的人,他也是调整奖罚标准的唯一拍板人。
第三,奖罚有据、账目清晰。
基金账户的每一项都是清晰地记录在在线电子表格中,本着透明、公正、公开的原则,家庭成员都有查询的权限。
◇ 02 ◇
孩子如何花钱?
首先,只有劳动所得那一部分钱才能自由支配。
小朵的存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常家庭的奖励所得;二是过年期间亲戚所给的压岁钱。
当然,这两部分是分开账户管理的。
尤其是压岁钱,因为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所以使用起来往往不知道珍惜,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
所以,小朵在使用压岁钱的时候,是一定要征得父母同意的,否则不能使用。
相反地,家庭奖励所得的那一部分钱,小朵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随意”支配。
当然,规则也并不是那么死的,如果小朵想要买的东西,我们也赞同,这样的话她只用付一半的钱,其余的由家里支付。
如果我们不赞同,那么所有的费用都要由她自己一人承担。
家庭常规的支出是由我们大人承担的,而在此之外小朵想要购买的东西,则由她自己支付。
比如吃完晚饭后,她还要吃一个雪糕,那这个钱全部要由小朵负担。
个人账户的使用让小朵对钱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以前在她的眼中,钱跟点赞、积分或者小红花并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她对钱的态度发生了三个变化:
第一,思考谁付钱、多少钱。
现在不管是买什么,小朵都会先想一下是自己付款,还是父母付款,并仔细算算要付多少钱。
如果全部要由自己付款,而且东西的必要性不大,她就会先放一放。
第二,学会区分事物的优先级。
比如全家一起出去吃饭,她是一定要先吃完自己点的食物,否则那一部分钱就要由她自己支付。
第三,有了挣钱、赔钱的意识。
有一次,小朵因为表现不好,被扣了100元,因此她哭了好几个小时。
好在她很快就振作起来,当晚就给弟弟读了五篇故事,并在次日早上成功帮助弟弟按时起床,又挣回了那100元。
◇ 03 ◇
钱的意义
上面所说的,学会钱从哪里来,以及如何花钱,也只是一种初级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理解钱的真正意义,并以此调整他自己的行为。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作法是提问,让孩子说每天遇到的东西值多少钱。
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看待事物都是黑白二分法,都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比如对错、好坏,不会有中间的灰色地带。
但是,有了钱这个工具后,孩子在衡量事物时就可以做了更具体的量化。
如此一来就可以判断更多、更复杂的东西,甚至包括欲望。
比如小朵喜欢上了一套乐高城堡,可是它的天价太吓人了,要3699元。
于是我问小朵:城堡降价到多少钱你愿意买?
她说:1500元吧。
我又问:那降到多少钱,你会毫不犹豫去买?
小朵说:900元。
你看,小朵已经学会了运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意愿和行为。
我们也会用金钱这把尺子来管理孩子的欲望,比如令很多父母头痛不已的游戏时间,我们是这样管理的——
最近,小朵喜欢上了《模拟城市》,我们同意她每天玩30分钟,但是需要通过自己用金钱来购买时间,每分钟是1元钱,也就是说,如果小朵每天要玩30分钟,就需要花费她的30元钱。
小朵经过一番患得患失后,终于决定每天玩20分钟,也就是花20元钱。
我们还会跟孩子一起玩一种问答的游戏,从1到10给一件东西打分,用来衡量孩子喜欢或讨厌一件事情的程度。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会知道:她会为自己更喜欢的东西付出更多的金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