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信吗?

文/龙爸开讲
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真的吗?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处于焦虑之中,但是也有些父母显得过于佛系,总爱说:
孩子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你会发现: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但是总觉得哪里有点儿不对劲儿。
下面我们按0到3岁、3到6岁、6到12岁、12到18岁四个阶段来看一下孩子的成长过程。
◇ 01 ◇
父母的影响越来越弱
0到3岁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的人是妈妈。
咱们有带娃经验的家长都知道:白天爸爸陪孩子怎么玩都行,但是一到晚上他就想找妈妈,对不对?我们这儿的方言管这叫“絮窝”。
实际上,孩子不同的生命阶段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是不同的——
0到3岁:是母亲。
这时孩子还十分孱弱,需要从母亲那儿获得食物和爱。3到6岁:是父亲。
父亲的力量感、荣誉感、智慧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6到12岁:这时孩子上小学了,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是谁?爸爸还是妈妈?不见得。
大家都有经验,小孩一上学都学会了一句话:老师说怎么着怎么着。
你平常让他干个啥,他会潇洒的跟你说:老师说不能这样做,吧啦吧拉……孩子张嘴闭嘴都会提到老师。
再大一点,到青春期,也就是12岁以后。
这时老师说的也不管用了——你什么时候听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还会张嘴闭嘴“老师怎么怎么说的”?
这时候他会说啥?他会说我最崇拜的人怎么怎么说。
比如一位明星,或者一位名人,或者一位很好的玩伴。
那么再大点,到20多岁后。
这时候,再说某个明星怎么怎么说又显得幼稚了。
当然他也不会说俺妈俺爸怎么说。
二十多岁的孩子进入恋爱期了,他会说啥?女朋友怎么怎么说,你看这时女友就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人。
看出来了吧?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
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越来越小的过程。
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了:在你对孩子还有重要影响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全力以赴地用科学的方法教育他,等到他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你觉得所有的问题都会不治而愈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年龄在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而父母对他的干预力量却已经非常小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在感叹:
孩子大了,管不了啰!
◇ 02 ◇
教育要趁早
大家有没有印象,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在门口是不是都哇哇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是典型的分离性焦虑。
当然了,如何克服这个分离性焦虑,这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
讲到这儿就是想告诉大家:生命的各个阶段孩子都有相应的心理发展任务——
0到3岁:发展安全感和自信心;
3到6岁:发展性别认同。
6-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勤奋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青春期之后:孩子在进行自我认同,他也渴望大人们认同他,渴望家长老师们认同他。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前面这些心理任务该发展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完成,那么走向下一个阶段的时候,前面是不是就留下了一个大窟窿呢?
这些就是心理和人格的缺陷,随着孩子的生命成长、年龄渐大,这些缺陷就会形成制约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再回打量开头那个理念: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孩子小时没有完成某些阶段的发展任务,他的年龄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比如,到20多岁谈恋爱的时候,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会出问题?
这往往就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根源就是青年期该完成的任务,他没有完成。
而对于有些做事敷衍、马马虎虎不勤奋的人,很可能根源就是小学阶段,他在学习上不勤奋。
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没有培养起来勤奋的精神,长大了他可能对事业也不勤奋。
最后一句:
如果孩子没有很好地完成成长中的心理发展任务,年龄越大出现的危机就会越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