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历史这门学科

文/龙爸开讲
如何学好历史这门学科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号,以前还真没怎么具体说过某一门课程该怎么学,那我们就先从历史说起。
那你一定会说了:历史不是副科吗?有必要郑重其事地专门讲讲如何学习?
别急,一会儿就讲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历史?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讲到历史应该什么时候学习?以及怎么学好历史?
◇ 01 ◇
为什么学历史?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课本要学、考试要考。
我们先说高考,以前的高考是文理分科:文科政史地,或理科物化生。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
高考改革后实施3+3政策,没有文理分科了,政史地物化生,这6科中任选3科,这就给了历史学科腾飞的契机。
同时,中考也开始重视历史了,从2017年开始,全国陆续进行中考改革,北京、深圳、广州这几个城市都将历史作为中考考试的计分科目,中考要考,高考也要考,历史学科的泼天富贵一下就来了。
其次,历史对你的人生发展会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去伪存真的能力,自己学会了判断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在我们生活里,听到的消息全都是真人真事、确切可靠吗?
好像不一定。
那我们再来想想,写在历史书里面的一定就是真的吗?
有的可信度也比较低。
所以,当你真正去学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历史故事有的是真的,有的居然是假的,有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甚至都不一定真实存在过,所以辨别真伪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你在看一些三国题材的电视剧时,看到刘备的士兵高举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蜀”字,你能看出来这就是个bug吗?
因为在历史上,刘备建立的国家的国号是“汉”,当时并没有蜀汉这一说。
可是,我们后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有西汉、东汉,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汉,怎么区分呢?
因为刘备建国在蜀地,所以我们就把它叫作蜀汉,简称为蜀,但是人家的国名正经百八是汉,旗子上写的自然应该是汉,而不是蜀。
如果你有这个知识,跟老妈看电视剧的时候,跟她侃侃而谈,简直就是B格满满。
第二,通过学习历史,培养一种纵观古今的视野。
经常学习历史,就会学会纵观古今变化。当我们每次探讨一个历史问题时,可以从夏商、西周一直梳理到元明清,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来这件事从古至今的演化规律。
而且,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会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
显然,如果只从一个点来观察,很难保证全面、客观,看问题容易出现偏差,一定要从Z治、经济、军事文化多角度去分析。
比如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你说是因为秦始皇长得帅,那只能算是开玩笑。我们肯定要从Z治、经济、军事、文化几个层面分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努力,这才是历史学科思维。
◇ 02 ◇
历史应该什么时候学?
是不是到了初中之后才要学历史呢?
你会这么想,很可能是因为初中才开设了历史课,但如果初中才开始学历史,明显就落后了一步。
因为在正式进入初中的历史课之前,最好是先帮孩子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知识框架先建立起来。另外,也需要让孩子具备一些历史常识。
否则,开始上历史课后,孩子学到的知识都是支离破碎的,更何况不少知识点他也理解不了。
如果你决定让孩子提前学习一点儿历史,那我这儿有两个不错的时间节点推荐:
第一个节点:小学三年级。
现行语文统编版教材,在三年级就有了简单的古诗词篇目。
如果孩子没有历史常识,那就只能死记硬背这些诗词。因为他完全不理解意思,学习效果并不好,很快就会忘掉。
最好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事——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唐朝、宋朝是怎样的时代,他在怎样的场景中写下的这篇诗文,文史结合更有助于孩子理解这首诗歌的真谛。
第二个节点:小学六年级。
到六年级后,小学的大多数课程都在收尾,尤其是到了后半学期,基本都要结课了,孩子有大块的空闲时间。
那此时就可以做许多别的事情,孩子十分必要学习一下中国古代史。
为嘛呢?
因为整个初一都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如果六年级提前学,除了对古诗文学习有帮助以外,还能为初中的历史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最差的节点是:等孩子进入初中后。这时因为课业要求必须要学习历史,可是孩子还要学习其他科目,时间紧、任务重,能否合理安排时间,兼顾每门功课,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历史学科,最好在小学阶段就提前学起来,这样可以减轻初中的学习压力。
◇ 03 ◇
怎么学好历史?
这个问题还是要分不同年龄段来说。因为孩子处于不同的年纪,他学历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如果孩子在三四年级开始学习历史,这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
历史规律虽然是枯燥的,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都是鲜活有趣的,了解这个人,了解这个时代,这才是历史入门的正确方式。
你也可以尝试一下我家孩子的启蒙图书,就是《上下五千年》。他就是看了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才开始爱上历史的。
因此,三四年级可以多读历史故事,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第二,如果孩子是五六年级学习历史,这时期最重要是思辨。
此前,他已经听了许多历史故事,了解了许多历史名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进阶思考了:
我们听的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吗?
这个人当时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儿?
这件事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要开始研究为什么和影响、意义——深刻剖析历史的来龙去脉,真正明白历史在讲什么。
在我家孩子是在11岁的时候,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讲座让孩子眼前一亮,易中天老师的讲述明显与《三国演义》非常不同,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时孩子就已经在思考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了,这对于他后来的历史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如果孩子是初中才开始学历史,那就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中考。
中考考什么,孩子就学什么?
初一学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学世界史。
考试题型分两种:选择题和材料题。
初中阶段的选择题有简单的、也有难的——
简单题:对课本知识点的考察,背了就有分儿,没背就没分儿。
难题:着重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是否发现史实背后的原因、影响、历史规律。
难题重点考察的视野与分析能力,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所以,孩子最好在五六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
说完选择题,我们再来说材料题。
一般的材料题会给你四份材料,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像改革、疆域、外交等等,都是中考的热门题源。一般而言材料内容的取材会是这样的:
材料1:中国古代史;材料2:近现代史;
材料3:世界史;材料4:历史综述。
这时候就要考验你古今中外、横纵对比的能力。
同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在西方有怎样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样的改革,为什么古代能成功、近现代反而失败了?横纵对比后就能得出比较恰当的结论。
这就是中考材料题重点考察的能力,我们要应该针对这些点多加训练。
这也跟我最开始讲的纵观古今、去伪存真,这就是历史学习的核心要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