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难的背后:卓越 or 苟着?

文/龙爸开讲
辅导作业难的背后:卓越 or 苟着?
在中国家庭里,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是一件超级痛苦的事。
这件事之所以这么痛苦,就是因为有些家长犯了卓越强迫症,想逼迫孩子拼命地追求成功。
而更糟糕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做法已经成了双重束缚。
辅导孩子做作业这件事,究竟有多难?
◇ 01 ◇
辅导作业的惨剧
互联网上有各种关于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段子,而现实中也有多种花样的极端表达。
例如有的父母被气出了心脏病,甚至有妈妈实在受不了而自杀。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上海有位刘女士因为辅导儿子做作业,和儿子起了冲突,最后竟然跑出去跳河自杀。
所幸有人看见,被救了上来。
闹自杀这个词儿,容易让一些人觉得这是在做秀。
但其实那些父母在当时确实、当真是不想活了,同样极端的是,有些孩子被父母逼得自杀——前两年封城期间,我至少两次见到有孩子在家长辅导作业的时候发生冲突,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更极端的是——
杭州一位父亲陪儿子做作业的时候,15岁的儿子对父亲挥起了水果刀;
厦门有一件更惨烈的事情,一位中学生砍伤了父亲,砍死了母亲。
为什么事情会可怕到这个份儿上呢?
因为一切狗血剧情的背后其实都是死亡焦虑。
这份毁灭欲指向了别人,会去攻击破坏别人;指向了自己,就会攻击破坏自己。
◇ 02 ◇
辅导作业的焦虑
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焦虑,这本来再正常不过。
英国心理学家比昂说:
关系的实质就是谁制造焦虑,谁承受和化解焦虑。
焦虑,就是死能量。
因此,承受和化解焦虑就是要把死能量转化成生能量。
按说,父母应该是心智成熟的一方,应该是承受并化解焦虑的一方,对吧?
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其实不过是巨婴,生理上成年了,心理上还是个小宝贝儿,别说化解孩子的焦虑了,连承受自己焦虑的能力都没有,只会使劲地向孩子输出焦虑。
当父母成为制造焦虑的一方,而孩子成了承受焦虑的一方,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亲子关系的倒置,就是说:父母变成了心理上的孩子,而孩子变成心理上的父辈了。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父亲在给一年级的儿子辅导做作业,他问:9可以分成3和6,对吧?
儿子回答说:是。
父亲换了一种方式问:9可以分3和几?。
结果,儿子的脑子一下子就卡壳了,瞬间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
父亲暗示说:9减3等于6嘛!
谁知儿子没有回答问题,而是马上表扬起来了父亲:爸爸,给你点赞哟!
小家伙一边说一边真的给爸爸鼓掌。
父亲才不理他这一套呢,立即用威严的口吻说:写6。
儿子会说:宝宝会写。
据这位父亲说:当时的确是被气着了,教儿子10以内的数字的加减法,教了多次他都学不会,所以脾气就上来了。
你看,在上面这幅辅导作业的画面中,是儿子在承受和化解父亲的焦虑,这就是亲子关系的倒置。
◇ 03 ◇
焦虑源于全能暴露
在这个情景中,父亲的发怒,就是全能暴露的一种表达。
他在教儿子的时候有全能自恋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迅速地掌握他教的知识,否则他就会暴怒。
暴怒就是死亡焦虑,是死能量,这些东西一下子占据了儿子的心灵,于是他小小的心灵没有空间去处理。
最后,父亲对儿子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口吻,说:写6。
他这是在命令、指挥儿子,就是想在与儿子的关系中占据着自恋的高地,这时儿子被置于自恋的低位,所以小家伙并不舒服,他也不愿意被指挥。
你看,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父亲对儿子玩自恋,结果关系中出现了冲突,消耗了儿子的心理能量。
这可能才是儿子记不住知识的真正原因。
父亲这么威严,这么自恋,这么不好惹。
儿子怕父亲,但他并不想随意被父亲指挥,所以就用记不住来对抗报复父亲的自恋。
这是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父母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玩起了自恋,甚至有了浓浓的全能自恋——希望孩子迅速学会,以此证明自己是个多么好的老师。
而当孩子学不会的时候,不是去承受并化解孩子的焦虑,相反,继续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再次追求自恋。
我们得明白一点:当你能愤怒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处于自恋的高位.这个位置充满力量感,这让你感觉很好。
普通愤怒还好一点,如果父母表达的是暴怒,这就是摧毁性的力量,很容易把孩子的努力给破坏掉。
上述的逻辑是普遍存在的,我就听过很多来访者讲过:
小时候让他们无比痛苦的一类事情,就是父母监督他们做事。
监督的时候非常威严\非常苛刻,甚至相当地暴力。
结果父母监督他们做什么,什么就被破坏掉,他们再也没法去喜欢这件事情。
例如一个女孩小时候喜欢过跳舞、跑步和读书等很多事情,结果都是被苛刻的母亲这样一番折腾、一番所谓的教育后,这一切全成了讨厌的东西。
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练书法的时候,母亲在旁边站着,像无情的法官一样看着她。
如果她写得不合母亲的心意,母亲就会打掉她的毛笔,或者把纸拿起来撕掉,同时还对着她河东狮吼。
母亲的作法,让她再也无法把注意力专注到练字上,而是永远处于战战兢兢之中。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你就需要干一件事:管住自己的手和口,也就是说捆住你干扰孩子的欲望。
很有意思的是在咨询中,不少父母说:这个道理我明白,但我就是做不到不去管孩子。
这就是因为在管孩子的时候,父母会有一个难得的自恋被满足的时刻,你可以肆无忌惮的指挥、攻击、控制你的孩子,你感觉自己太强大、太有权力了,而现实中你很少这么被满足过。
当父母是这样教孩子的时候,本质上就给孩子传递了卓越强迫症和强大恐惧症这份双重束缚——
我希望你卓越,你必须用卓越来证明我的伟大。
我不希望你强大,在你面前我才是永远强大的。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非常地困惑:意识上,他们认为父母在期待自己优秀;可潜意识里,他们收到的信息是父母才不希望自己强大。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卓越、更强大,但不管怎样我们都爱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