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阅读名著名篇?

文/龙爸开讲
孩子怎么阅读名著名篇?
俗话说: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过暑假。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开始了,家长们可能正在纠结该让孩子干点嘛。
相信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制订波澜壮阔的暑期阅读计划吧,而其中名著则是打死也避不开的内容。
◇ 01 ◇
为什么要读名著?
首先我们还是来说说为什么要读名著?或者说,读名著名篇为什么这么重要?
其实,语文学习核心就两个:
第一,培养孩子对字词的敏感度。
什么是敏感度呢?比如——
惊吓、惊奇、惊恐、惊慌、惊扰、惊叹这些词,你都能准确的分出来它们不同的意思吗?能准确的区分出它们的不同使用场景吗?
抿嘴一笑,莞尔一笑、会心一笑、哈哈大笑,你就能区分这些笑是哪种不同的情绪吗?
这就是对字词的敏感度,是一种最基础的语文能力。
第二个核心是什么呢?是孩子的情感细分能力、情感体悟能力。
比如,对于高兴这个情绪,在古诗词里面我们可以接触到金榜题名之喜、家人重逢之喜、观景喜悦之喜。
通过读这些诗词文章,孩子对情感就有了一个归类。
当情感能细分到更多不同种类的时候,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微妙情感上,也能体会出别人是什么情感。长而久之,孩子的情商也会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这些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办法,就是阅读。
而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名篇,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故事好、文笔好,其中还掺杂了太多人文、社会、心理学,甚至文明的东西。
比如,孩子读到《羊脂球》,会知道小说中讲的是:
一个积极善良、努力与人为善的人,却因为她的身份和地位,无时不刻不被排挤。
当她有用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她善良、友好。当用不着她的时候,就是一脸的嫌弃。
孩子会思考:如何去理解这种情感?如何去处理这种情感呢?
名著名篇的字里行间就有答案。
◇ 02 ◇
怎么读名著?
对于名著的读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文本解读。
现在有很多简读、快读的课程,就是用一两节课把名著的主线情节拎出来,讲给你听。
这种作法虽然会稀释名著的价值,但是这也无疑会激发孩子对于名著的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说上一堆高大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名著能吸引孩子的最核心的点儿,还得是情节吸引人。
然而正如前述,名著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如果只关注情节,那就可能错失它真正的迷人之处。
所以,这种阅读方式只可作为吸引孩子学习名著的敲门砖。
第二种,背景式阅读。
这要求我们在读名著的同时,多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社会背景。
比如,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你得拿一本历史地理图册,然后去看看赤壁之战为什么必须把船连在一起?为什么又要用火攻?为什么借东风而不是借西风?
这种方式叫背景式阅读。但是这种阅读方式往往需要家长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养,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得到的。
更何况过分地搞背景研究,就会陷入到类似红学的误区,研究的内容跟小说本身没嘛关系了。
第三种,知人论事的阅读,这是现在方兴未艾的一种阅读方法。
我们经常会说:极致的情感会产生极致的作品,而阅读刚好是逆向的——我们要去分析极致的作品背后那个极致的情感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分析作者的角度去分析作品。
所以,我们要——
先弄清历史背景;
然后再了解作者的家庭背景、生平;
最后才是在哪种情感之下产生了哪个具体的作品。
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千古名诗。
可是李白七次去过敬亭山,到底是哪一次去的时候写的这一首诗?或者说,是进宫之前,还是出京之后?
常见的分析是后者,说该诗是尝尽繁华、看透人生后的作品。但是假如这首诗是进宫之前所做,那故事岂不是更加精彩了?
在李白时代,走入仕途主要是两条路:
一条叫做战场建功,另外一条就是名人推荐。
而李白的希望显然在后者。那么,他能指望谁的推荐呢?
这个人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这个玉真公主极其受宠,这很可能是因为唐玄宗热衷佛学,可是自己身为皇帝却无法以身事佛,而玉真恰恰就是一个佛学迷。
这巧了不是?还有更巧的——敬亭山刚好是当时的佛学盛地,寺院林立。于是,玉真公主经常住的地儿,就是敬亭山。
看到这儿,孩子就应该明白了:噢,难怪李白老爱往敬亭山跑了!而且还写了那首千古名诗。
当孩子想象到:科举无望又渴望入仕的李白,心中惦念着玉真公主的推荐,手中拿着自己视为珍宝的诗篇,一遍遍演练着如何得到玉真公主赏识的场景。
那他就很容易理解:李白为什么能够相看两不厌了。
那么,从这种知人论事的阅读中,孩子能获得什么呢?
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情感细分。
当然,情感细分需要以名著名篇为依托,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精读的,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高尚的,也不是所有的情绪产生的结晶都是伟大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