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培养员工一样养孩子

文/龙爸开讲
像培养员工一样养孩子
我想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人中龙凤”,正如戏言所讲:把自家的娃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这个说法只是为了博人一笑,那也还没什么。
但如果当真儿,那你就被打败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都不是要把他变成别人,而是要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教育背景或职业路径上能走得更好、更远。
在职业混迹多年后,我发现: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思想,居然是可以用到教育中的。
下面我们来分享三点,你来看看有没有道理。
◇ 01 ◇
关于学习的思考
按照工作的视角来分析培养孩子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所有技能。
包括基础技能,还包括更高级的综合能力,还有一些成长的技能。
总体上来说,我们是希望孩子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以及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学习机会去获得这些技能。
它们不管是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将来的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那么我们怎么拥有这些能力呢?
其实这就有点像我们学习文理科——文科像打地基,理科像盖高楼。
语言、人文、地理学好的基本方法就是:阅读、讨论、思考、练习,不断地做。
比如,想要学好一段历史,除了了解这段历史,把它记住以外,最好的办法是大量地了解这段历史前后的各种信息,了解名家对它的不同看法。
然后再综合形成自己的看法。
所以学好文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两次考试好坏其实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总体而言,学习成绩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我看来,学文科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用。
比如,能够写好文章,因为要能够清晰的交流,要能够有自己的创意和思考。
但是偏理科的项目,比如像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后面的概念往往是以前面的概念为基础的。
一个孩子三年级没有学懂的话,到了四年级作业就不会做,考试考不好。
父母可能要花更多时间帮他去补课。
虽然这样能把分数提高一点,但孩子的学习仍然像一个没有打好地基的楼,往上越搭越重,孩子还是会被压垮的。
所以,如果孩子学理科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要看一下是不是前面有一些概念没有搞懂。
有人专门建议:理科教学不要把孩子按年级、年龄来分,一定要学懂了一个概念再往后面学。
速度可以放慢,但一定要真正的理解。
总的来说,学习是为了真正的懂得,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以致用,这就是学习的第一要义。
当我们看到了学习真正的目的,就会知道应该和不应该让孩子学什么了。
◇ 02 ◇
持续的日常沟通
我们在公司里,每都会花半小时到1个小时会跟同事沟通——
有时候会谈工作和项目,有时候谈他遇到的问题;
有时候谈他的成长,有时候会谈对他的期望。
公司之所以要设置这种规定,是因为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沟通上下左右都更了解彼此的情况,方便克服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很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反而是沟通严重不足的。
小的时候你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是帮他们做很多事儿,比如做饭啦,穿衣服啦。
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到了青春期,他们可能很忙,或者他们玩电脑,宁可跟同学朋友聊天也不一定想理你。
我们的聊天常常都是这个样子——
父母问:学校怎么样?
孩子回答:很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是你想一想,你在公司里跟老板、跟同事、跟下属都不是这么沟通的——你不可能跟一个人说你怎么样,他回答说很好,然后他就走了。
所以我们要把工作场合定期沟通的这个保持交流的良好习惯带回家,用在孩子身上。
至于具体怎么做呢?
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在孩子婴幼儿的时候,爸爸妈妈能做的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和他一起去看这个有趣的世界,跟他不断的沟通。
我们要和婴幼儿多说话,不厌其烦的解释看到的世界,哪怕你的孩子还不会说话。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讲故事是很好的方式,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编故事,让他们做故事的主角。
我分享一个我们家聊天的诀窍,我会跟孩子做各种的问答。
比如说我们来讲十个圆的东西,我们一起来说十件不会做的事情……
这样子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每天都做,既有趣又可以教孩子一些概念。
这个游戏我们家玩了很多年仍然乐此不疲。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应该保持睡前谈话的习惯——听孩子分享他一天的见闻,这么做能帮助孩子整理他一天当中的经历,发现那些重要的事情,帮他解决问题,我们也能发展他的表达能力。
当孩子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变得不再通畅,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让沟通变成习惯。
比如说可以固定时间交谈,每天晚上找一个睡觉前的时间聊一聊,或者周末找个时间聊聊。
不要很刻意地、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谈谈吧。
我的建议是我们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说一起做个饭,一起去买菜,就是一块儿做一些日常的事情。
你跟孩子一起做事,你就会发现这时候你们都放松了,会很自然地聊到学校的事儿、朋友的事儿、别人的事儿,还有他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和看法。
和大孩子沟通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多听少说,不要批评批判孩子的观点。
这点是很多家长都做不到的,他们忙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的头上。
第二,不要有了问题才沟通。
比如说学校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跟别人有矛盾的时候再说,我们应该是在日常的时候保持沟通。
如果你们养成了这种习惯,当他真正遇到问题时,你自然而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也就会及时采取对措。
◇ 03 ◇
尊重孩子与授权
就像我们在公司里,很多同事比我们年轻得多,他们可能懂得比我们少,但是我还是会很尊重他们。
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和我不一样的人,他有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方法。
但是,在家里,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虽然我们很爱孩子,很想保护他们,但是免不了会觉得他应该是听我的、应该和我想得一样。
其实你退一步想,跟年轻的同事一样,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在他有能力的事情上,父母应该让他独立运作,给他授权,你只要确定大方向就好了。
我们家的大宝其实小时候蛮难管的,他打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爱听我的。
尤其在细节上,我要是去阻止他做一件事,很难。
因为这个我们闹了很多的矛盾冲突。
但是到初中后,我终于醒悟,学会放手了。
我跟他说:
我定一些大的方向,比如说你学习要学好,你的体育锻炼要做,当然品德上不能有问题。
这些你做好就行了,具体的事情我不管。
后来我发现:以这种平等对待的方式对待孩子,是非常有助于他的发展的——很多事情他都做得非常好。
不少时候其实他做的和我想的,不一样。
他并没有去做我想让他去做的事儿,但是他把他自己想做的,同时也是正确的事做得非常好。
父母应该这样想象:我们和孩子就像公司里的一个团队,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
这个共同目标就是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成长。
我们要全家一起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