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心理学科普之达克...正文

心理学科普之达克效应——越无知、越“自信”

发布于7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心理学科普之达克效应——越无知、越“自信”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科普之达克效应——越无知、越“自信”


今天正文之前的垫话,我们来点不一样的,先讲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小故事。

◇ 01 ◇
素面朝天的劫匪

1995年,匹兹堡,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44岁麦克阿瑟·惠勒抢了两家银行。

监控视频被迅速调了出来,结果上面的图像让大家全部都惊呆了——这个劫匪太不一样了

到底什么样呢?

不同于其他劫犯,头套、面罩把自己裹得跟棕子似的,生怕自己的脸被人看到。

但是,这位劫匪也太光明正大了:顶着明晃晃一张大脸,素面朝天就去抢了

所以呀,从监控录像里,警官们分毫毕现地看到了惠勒的长相,短短一小时里就锁定了嫌疑人,当晚将其抓获。


然而惊奇并没有结束——被抓捕的惠勒竟然没有半点恐慌,只是满脸都写着困惑不解

他问警官:我明明在脸上涂了柠檬汁,你们为什么还能找到我?

原来啊,这个劫匪从电视节目里得知:柠檬汁可以被制作成隐形墨水
因此,便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去抢银行了。

因为他坚定不移地相信:柠檬汁可以让他的脸消失于无形,其他人根本看不到他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会勒很无知?不仅无知,而且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觉得自己很聪明。

用当下很流行的那句话说:惠勒就是一个迷之自信的人

◇ 02 ◇
达克效应实验

其实,在生活中总能遇到自信远超于其自身能力的人。

比如有人觉得自己很幽默,实际上他说的笑话冷得很。
再比如有人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觉得自己能100%胜任岗位,但是面试官却并不这么看。

那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人迷之自信却不自知呢?这就和我们要说的心理学效应有关了。

它就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在1990年代,由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的,所以达克效应也称邓宁-克鲁格效应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实验吧。

邓宁和克鲁格找了65个大学生,先让这些大学生对30个笑话的有趣程度打分。

然后把这些分数和专业人士对这些笑话的评价做对比,通过这个对比去判断这些大学生他们的幽默水平到底怎么样,从而得到一个相对真实客观的评价。

与此同时,邓宁和克鲁格还让这些大学生写下了自己对自己幽默水平的主观评价。


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大部分的参与者都会高估自己的幽默水平

而且这些高估自己幽默水平的大学生们,往往是那些实际上幽默感较低,甚至是垫底的人

通过这个实验,邓宁和克鲁格得出结论:能力较低的人更容易在评价自己的时候盲目自信,产生高于实际水平的自我评价

这也就是达克效应。


你可别小看这个达克效应,因为它,邓宁和克鲁格甚至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你别误会,这个奖不是为了搞笑的,而是为了去纪念和鼓励那些乍一看有点好笑,但实际上却发人深省的研究,而且是由诺贝尔奖得主亲自颁发的呢。

◇ 03 ◇
为什么会盲目自信?

那么,达克效应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力水平越低的人就越容易盲目的高估自己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邓宁和克鲁格又找了一批参与者,先通过考试测试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语法水平,然后让他们评估一下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在所有参与者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并且在他们自我评估的过程中,邓宁和克鲁格已经把考试的答案公布给了每个参与者,让他们作为参考。

两位教授本认为:参与者在看了标准答案之后,不再会那么容易产生盲目自信,而是对于自己的水平会有一个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的估计

然而真相却让他们大碎眼镜,他们发现:即使是知道了答案,那些得分比较低的参与者还是无法意识到自己在所有的人当中是最差的,而是觉得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所以,邓宁和克鲁格猜测:能力较低,甚至是缺乏足够的知识,才是他们迷之自信的根源

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答案和真相也无法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能力的欠缺。
而能力较高知识较丰富的人才能更好地去利用答案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对自己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当然,邓宁和克鲁格作为学者,他们是非常严谨的。

他们为了验证能力和知识的高低对迷之自信的影响,还对那些得分最低的参与者进行了专门的训练,目的是为了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法知识水平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他们重新测了参与者的能力水平,并让他们再一次对自己的两个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你猜猜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有明显的变化。

邓宁和克鲁格发现:随着参与者能力和知识的提升,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准确客观,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的高估了

这就意味着:迷之自信的人之所以会一边无知,一边又自信,是因为他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或许,当个体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并不明白什么是逻辑推理,自然也就无法去判断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什么样的水平了。

现在明白为什么无知的人总有一种迷之自信了吧?

问问自己,你是否曾经发生过盲目自信而不自知的情况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谁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你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陷入到盲目自信的迷雾中,变得看不清自己。

但陷入到迷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想、不能从这片迷雾中走出来。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心理学科普之达克效应——越无知、越“自信”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