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得不好怎么办?

文/龙爸开讲
孩子考得不好怎么办?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不是独子就是两娃,父母的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着、期望着孩子。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往往会不敢面对自己的糟糕表现。
◇ 01 ◇
孩子考不好时,父母的表现
有一个妈妈跟孩子讲:这次如果考试考得好,我就可以给你买你想要的那个行李箱,你出门就可以自己拖行李喽。
孩子好开心,为此努力学习,结果考试出来的成绩,跟妈妈预期的还差一截。孩子看到这个成绩立刻傻了、哭了。
虽然妈妈后来还是给买了行李箱,可是这孩子算是落下病根儿了,以后每次考试前他就会焦虑不安,考试中也是管不住地紧张。所以,每次都会失常发挥。
那么,孩子不敢面对糟糕的成绩该怎么办?
按下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父母面对孩子考得不好时,通常会有哪些反应?
一般是两种反应,其实都不好。
第一种,父母质问、打击。
你怎么又没考好?
你看,父母的潜台词是:考不好是坏事儿,考不好是一定要远离的事儿。
这种暗示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考试,担心自己考不好。
第二种,父母说没事儿,成绩好坏无所谓。
当然,这种表态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假如父母的表示是真的——
如果学习的过程中成绩好坏无所谓,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所谓呢?
如果成绩好坏都无所谓,我付出那么多的努力要为嘛?
所以,如果家长真的认为成绩好坏无所谓的话,更麻烦。
相反地,如果父母心里面觉得成绩好坏很重要,只是怕孩子有压力,才跟他说成绩好坏无所谓。这样行不行呢?
恐怕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非言语信息常常会出卖你。当孩子考得好的时候你肯定得意忘形,对吧?
孩子你真棒,孩子你好厉害,走我们去吃大餐。
他考得不好你怎么说?
没事,走,我们去吃饭。
嘴里说着没事,神情却是垂头丧气,那孩子怎么会觉得你无所谓呢?
所以你看,这两种反应都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考试观。接下来我们说说让孩子勇敢面对考试的三个方法。
◇ 02 ◇
建立正确的输赢观
如果考试的结果只有输和赢两种结果,那没达到目标就意味着输了。
你会发现:这种思路会产生大的麻烦——考试结果好,我便欣喜;否则,我便沮丧。
时间长了,孩子就很怕输,很怕没达到目标;面对考试,孩子会忐忑不安。
所以,如果孩子考试的时候只盯着输嬴,孩子面对考试他必然会紧张、会焦虑。
那么,我们家长需要做什么呢?
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输赢观。
你要去问的不只是考得好与不好。还是问问:
如果考得不好,到底是怎么输的?如何才能赢呢?
如果考得好也去问问,做了什么才考得这么好呢?
拿到成绩的时候,看到是100分,你的第一反应想说什么?
孩子,考了一百分呢,太棒了。
这样只盯着输赢不行,那父母要怎么做?
如果孩子达到100分,就要想想、问问孩子在前面的阶段,什么事儿做得好了。
比如,他把所有的错题都整理出来,重新做了一遍。那考试的时候就没有知识盲点,他当然全会了。
所以,夸孩子的时候,也不妨再确认一下原因:
孩子你厉害呀,那你认为是什么样的过程才考了100分呢?
如果考得略微有点不好的的话,你就要去问:
90分,我有点好奇,那10分会丢在哪儿呢?
来,我们赶快看到卷子,看看到底那10分丢在哪儿,我们下次就有办法把这10分拿到,对吧?
所以说,分数重要,但是卷子更重要。
得到90分,这个分数当然重要,因为它代表着平时水平是怎么样的。
但是那个卷子错在哪儿了呢?哪些题对了呢?这个更重要。
你看,成绩其实只是一个表现,孩子的学业水平才是硬核。因此,考试成绩下来时,要多问问:
错题是啥?盲点在哪儿?在哪儿要提高?
如果你把这个三个问题都问了,那么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下次孩子的成绩就会提高。
重新说一遍那句话:分数重要,但是卷子更重要。因为卷子给你提供了很多很多重要的信息。
◇ 03 ◇
多积储力量
当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心情难免会跌入谷底,那我们该怎么办?
实际上,人生就是如此起伏交错,不可能一直顺利下去。
考试不也是如此吗?
有时考试得好,很开心;有时考得不好,有点失落。结果,过段时间成绩又反弹了。好像一直都是这种波峰波谷交替进行的样子。
孩子考得不好的话,他情绪低落,这很正常呀。那么我们父母该怎么做呢?
不说别的,你先准备好给孩子帮助吧。
比如最近好几次考试,孩子的阅读题都做得不好。
以前一二年级的时候,阅读题好简单,孩子全都会。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后,题目突然就升格了,孩子经常会丢分,那该怎么办呢?
你就一定要去问孩子:阅读最近不能拿分了,这个三四年级的阅读和一二年级的阅读到底差在哪儿?
其实一问就明白了,其实不复杂——
一二年级考的是阅读,三四年级考的是理解。
所以,这孩子要干嘛,要去多刷题,然后对照答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另外,还得多阅读——不但要读课本,还要更多地读课外读物。读得书多了,有了知识储备,理解力自然就上来了。
人处波谷时,毋须伤感,而是要积蓄更多的力量。这样,回头跃升的时候,才会特别有弹性。
就像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的成长,都会有碰到挫折的时候,都有过不去的坎儿。
你注意过小树苗吗?它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
它们成长的前三年里,这个树苗几乎没怎么长。
你一定会想:它三年才长得那么一点儿,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棵大树?
然而,你看不到的是:这个树虽然上面没怎么长,可是它却正在努力地向下扎着根——碰到坚硬的泥土扎不进去,他会更用力;碰到有一些石头没有办法扎,它就绕过去再扎根。
所以,越是坚硬的土地,这棵树扎根扎得越稳。
一旦树根扎稳之后,这棵树就会蹭蹭蹭地往上蹿。
所以这种挫折的波谷意味着什么?
意味的是积蓄力量,我们把它就称为叫做心理弹性。
在这里积攒够了力量,基础更扎实,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处于波谷的时候要干些什么?
要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现在碰到挫折了,孩子现在暂缺的能力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暂时有什么方法获得这种能力?如何获得?
重新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三四年级的孩子阅读题做得不好,那我们怎么分析呢?
第一,孩子暂缺的能力是什么?对于文字背后的情感、寓意的理解能力。
第二,如何暂时获得这种能力?找来三四年级阅读模拟题,几天就能刷出来及格或良好的做题能力。
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眼前这一关就算过去了。
但是这还不够,作为家长你还要看得更远,得去问第三个问题:孩子在整体上、在更大的系统上,需要做什么样的改变和改进?
在阅读这个事情上,家长需要帮孩子规划一个至少五年的阅读计划,来实现阅读上质与量的双重突破。
如果你把三个问题都问到,那么孩子在波谷期间就会积蓄能量,让孩子之后的成长更有弹性,更有力量。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