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孩子胜负心太强,怎么办?

文/龙爸开讲
抗挫力:孩子胜负心太强,怎么办?
今天说孩子输不起的话题,我们先来说说小东家的一个小案例。
◇ 01 ◇
一输就哭闹
话说这天小东和爸爸一起玩五子棋。
还没开始,小东就被爸爸的实力吓着了,他求爸爸:让我先走两步吧,爸爸!
可没想到,爸爸非常坚持原则:那不行,下棋有规则,不行不行不行。
看爸爸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小东只好作罢,于是两人开始下棋。
不想,还没走几步,小东走棋失误,说:这一步我下错了,我要重新走。
爸爸说:不行,现在轮到我走了。
小东弱弱地抱怨:我只是不小心走错了。
爸爸却严厉地说:落子无悔!你自己得认真一点。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一来二去,小东哇哇大哭起来:就要你让我一次你都不肯。
爸爸说:有什么好哭的,哭也没用,输了再来一次呗!
小东满眼泪水甩狠话:我再也不和你下棋了。
这回爸爸也决不退让,还讲起了大道理:怕输你就别玩,以后谁还跟你下棋?一盘棋都输不起,那以后遇到更大的挫折怎么办?
看来这位老爸非常热衷“魔鬼式训练”。
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也跟这位爸爸有一样的看法呢?
那我郑重地告诉你: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你恐怕是错了。
◇ 02 ◇
抗挫力认知的三个误区
很多父母经常会陷入抗挫力的三个误区:
首先,认为孩子哭闹就是输不起。
其实,当孩子面对失败时,难过、伤心、沮丧都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
即便是我们成年人在面对挫折时也难以淡定,更何况孩子呢?
很多时候父母会把孩子的哭闹直接解读为孩子不能承受失败或者是挫折。
那么,刚才的案例中,小东的哭闹果真是因为输了这盘棋吗?
当然不是的,主要是因为爸爸不近人情的强硬态度。
孩子的压抑情绪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释放,直至最后,这些堆积的情绪彻底释放。
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哭一场,对于情绪的释放是有积极作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我们得来看父母对抗挫力认知的第二个误区。
第二,很多父母会认为抗挫力就是坚强,就是屹立不倒。
抗挫力的本义是快速恢复能力、还原能力。
因此,所谓的抗挫力,并不是说孩子的身板要足够强壮,扛得住天大的困难或者是压力。
而是允许我们可以在压力和困境中暂时沉沦和摔倒,关键是:要能够快速的缓解和释放压力,能够尽快恢复状态。
这才是抗挫力的真义,也正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做到的,摔倒之后可以再爬起来,继续向前。
第三,认为抗挫力的培养,就要让孩子在挫折中磨练。
正如李宗盛写的那首歌中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所以很多父母认为抗挫力的培养就是让孩子体验失败,再辅以严厉的管教和训斥才能让孩子更坚强。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体会到的只有恐惧和害怕,那很难获得自信心和力量感。
尤其是内向的孩子,他喜欢依赖自己的感受来探索世界,他们很容易把负面的情绪储存在身体里。
如果持续感到焦虑、紧张或者无助,孩子有可能会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再愿意从实践和探索中获得成功经验。
与此同时,孩子也有可能因为控制不住情绪,从平时温和的状态变得非常的暴躁。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孩子的输不起呢?
◇ 03 ◇
抗挫力的培养
在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之前,我们先重新强调一下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在困境中的恢复能力。
我们可以用弹簧的工作原理来理解它,你想想如果持续用力去把弹簧拉伸会有什么结果呢?
弹簧可能会被拉直,这个时候弹簧将再也不能还原本来的形态和功能。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呢?
根据弹簧的性能,用适当的力量将它拉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放手,弹簧会依然具有还原和回弹的功能。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时,我们需要从孩子的年龄、能力来判断他面对的困难、挫折是否符合他的成长阶段。
如果孩子目前还有没有能力重获力量,那盲目地让孩子体验失败和压力,只会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从而表现得越来越差。
小东的爸爸在明白抗挫力的真正含义后,迅速做出了调整——后来再一起下棋,当小东出现受挫情绪时,他就改变了作法——
下着下着,爸爸故意走错一步,然后做着鬼脸说:我走错了怎么办呢?
原本有点儿失落的小东立即认真地说:不可以重新走哟,落子无悔,这可是你说的。
爸爸答应着:是啊是啊,你看爸爸怎么就忘了呢?
后来爸爸又故意走错了好几次,很失望地对着自己的手说:手啊手,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不听话呢?
小东听完已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继续对小东撒娇:求你了,手下留情呀,你快连赢三局了,我要哭了。
这个时候的小东已经笑得不行了,他说:我就想看你哭的样子,我要好好下,要赢过你。
爸爸输了之后,夸张的假哭总是能把小东逗得很开心。
小东接着对爸爸说:下棋很好玩,就算输了也没关系。
从那以后,小东对下棋这件事情再也没有抗拒过。
你看,从小东家的故事里,我们发现父子下棋时,小东的期待是和爸爸一起玩,从中获得乐趣;而爸爸的期待是让小东提高技能,面对失败不气馁。
从本质上讲,这不是一个公平的互动关系,因为两个人的认知和能力不对等。
如果爸爸的态度一直很强硬,会把这根弹簧拉到了极致,小东一直处于压力和挫败的情绪中,始终不能获得还原和回弹。
在爸爸的思维和方法转变之后,孩子在游戏和笑声中放松压力,情绪得到了缓解。
父子建立起来更加亲密的关系之后,小东也因此获得了积极的心态和能量,从舒适区走到适合自己的挑战区,获得了成长的力量。
到最后我们发现:小东已经不那么在乎输赢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培养抗挫力的三个因素:
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
我可以做得很好,这是孩子自信和能力感的体现。
第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情感的链接。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父母的关爱、接纳和支持,与家人之间有良好的互动,那么他们面对困境的抗挫力会更强,最终会获得真正的坚强和力量。
第三,积极心态会孩子更接近成功。
拥有乐观积极心态的孩子,他处于情绪放松的状态下,能够感受到自己更希望实现目标。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