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不好用?来学走心鼓励有三法

文/龙爸开讲
表扬不好用?来学走心鼓励有三法
现在教育孩子可真难!
有位妈妈跟我说:为了让孩子形成好习惯,我们全家都在鼓励他,连老太太都学会在孩子大口吃饭时夸他:“乖,真棒,好孩子。
”
另一位妈妈也有同感:鼓励孩子太难了,该上台表演节目了,他怂得不行,我怎么鼓励都没用。
其实,父母们还有更大的疑问:总不能孩子一无是处,甚至做了错事,我们还要表扬他吧?
大家的担心都不无道理,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鼓励孩子呢?
◇ 01 ◇
迈过小水沟,不敢
曾经有一位妈妈分享了他们家鼓励孩子的一次经历。
那时,他们家的儿子才三岁半,内向慢热,面对新的事物充满胆怯。
他们家的小区附近有一条浅浅的小水沟,水中放了几块大石头,其他的小朋友都喜欢在石头上走来走去,但是他们家的孩子却从来不敢去尝试。
有一天,妈妈带着孩子在那里玩,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男孩突然就踩着石头从小水沟的这一面向对岸走去。
等到孩子到达对岸的时候,妈妈特别地兴奋、非常激动,手舞足蹈地对孩子说:太好了,宝贝,你真棒,妈妈太开心了。
妈妈接着又说:来,再来一次,你是最棒的。
结果小男孩看着妈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男孩说什么都不再愿意尝试了。
之后的很长日子里都不再去踩着那些小石头过河。
妈妈觉得孩子甚至是在回避这件事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妈妈说“你真棒,妈妈太开心了”这样的语言体现的只是妈妈自己兴奋的感受,却忽视了孩子。
孩子从决定挑战自己到成功走到对岸,这个过程中他一定是再三鼓足勇气,而且还会有些战战兢兢。
你想,这时听到妈妈要求再走一遍的时候,男孩可能会想:万一我没有刚才表现得那么好怎么办?妈妈不说“你真棒”了怎么办?
为了自己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安全,也为了不破坏刚才妈妈对自己的评价,男孩就越发不敢再去尝试了。
◇ 02 ◇
表扬与鼓励
很显然,实际上妈妈的一番言语并不是在鼓励孩子,而只是在表扬。
哦,这两者有区别吗?
区别大极了,表扬关注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而且,表扬常常是抽象的、夸张的。
所以,表扬往往会让孩子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而不是自我评价。
当孩子过分重视别人的赞扬,在需要行动的时候,就会害怕失败、担心表现不佳,从而面对困难时缺乏勇气。
长期在表扬和奖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只有别人说我好,我才是好的。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表扬和赞赏,孩子会感到迷茫,甚至生出被忽略、无价值的挫败感。
而鼓励,则完全不同。
这个词的英文encourage非常有意思,它的词源是法语词,本意是将心给予。
而且这个英文单词的词根是courage 勇气。
从这个角度来看,鼓励应该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学习的勇气、成长的勇气、发展交往能力与生活技能的勇气。
而且,鼓励孩子时,还需要走心。
鼓励是对孩子本身的信任,鼓励是具体的,基于事实的,关注事件中孩子努力的过程和感受。
这样说的话,在任何情形下我们都可以使用鼓励——无论孩子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还是正在尝试做事,或是体验到了失败……
◇ 02 ◇
如何鼓励?
那么当孩子成功或失败完成一件事情时,应该怎么样给孩子鼓励呢?
我们给大家介绍走心鼓励三法:
第一,描述事实。
将发生的事情按照原来的样子描述出来就可以了,不用添油加醋,也不需要夸大其词。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画了一幅画,兴高采烈的拿回家给你看,你可以这样鼓励孩子:
我注意到这里的线条画得很直,你画的时候一定很认真。
如果孩子帮助你倒垃圾了,你可以这样说:
今天你帮助我倒垃圾了,谢谢你,你的帮助让我很轻松。
回到刚才的小故事里,妈妈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刚才看到你很小心地走过了那几块石头,你可能有一点害怕和紧张吧。
但是你一直在坚持,最后成功到了对岸。
你做到了,你可以为自己鼓鼓掌哟。
这样的鼓励方式,孩子会感受到被认同,也能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会把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联系起来,积累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可是,有些妈妈会说:
孩子在体验成功的时候,对他说出一些鼓励的话比较容易。
但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鼓励孩子呀。
比如,孩子学习弹钢琴会有畏难情绪,被小朋友拒绝一起玩耍、舞台表现不佳等这些时刻孩子会有失落、沮丧的情绪……
这时,父母可能也可能会跟着焦虑和无助——既心疼孩子,想代替他去面对这一切,又会觉得孩子不争气,忍不住想数落他几句。
实际上,面对挫折、遭遇困难、体验失败,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
在这些时候,孩子当然会无力和气馁。
但想一下:难道这个时候,不正是父母陪伴、鼓励孩子,帮他重拾信心的重要时刻吗?
那么,当孩子受挫时,应该怎么样给予孩子鼓励呢?
走心鼓励方法之第二,描述孩子的闪光点,细分目标。
比如,孩子当着全班的面儿做自我介绍。
当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上台,结果刚开始就忘记了准备好的台词。
这时候,孩子是什么心情,他的沮丧可想而知,父母也会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情景中要去鼓励孩子,就得先让自己暂停一下,重新评估对孩子的期待,客观地观察眼前这个结果。
你可以对孩子说:
孩子,妈妈看见你为了这次活动在家练习了很多次。
今天是你第一次站在台上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这很不容易。
孩子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能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感觉。
所以,能帮助孩子积累成功经验才是最有力量的鼓励。
接下来,你可以和孩子将自我介绍的细分成几个步骤,比如名字和年龄、家庭成员、最喜欢的动画片、最擅长做的事情等等。
接着花几天分别练习这些步骤,最后再将这些内容串联在一起。
这样把大的目标切割成了一个个小的目标,帮助孩子迈出每一小步的成功,不断去体验和强化成就感。
来,我们总结一下孩子受挫时鼓励的几个要点吧——
首先重新评估对孩子的期待。
然后,不带评判的观察孩子,描述他在事件过程中的努力和闪光点。
最后,将目标分成细小的步骤,带着孩子小步前进。
第三种走心的鼓励方式,与孩子重新建立链接。
你可能会有疑惑:孩子犯了错,违反了规则,还把我惹生气了,我居然要用鼓励来回应他,还要跟他去做链接?
实际上孩子表面的错误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他们的无力感以及对情感的需要。
这种时候,父母将关注点从孩子的行为转移到重新建立亲子间的关系上。
因为,此时父母积极的鼓励,正是是孩子内心的真正所需,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博士提到:孩子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源,实际上都只是链接的断裂。
链接感良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合作,更能为他人着想。
链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感知到彼此”的情感纽带。
当你和孩子之间充满了火&药味,说叫、指责、打骂都会破坏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亲子链接会随之断裂。
与孩子的链接需要互动,比如一个拥抱,或眼神的交流,静静的坐在一起,到户外去跑跑跳跳,玩玩游戏,一起吃美食、看电影等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