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爸爸妈妈如何分工合作?

文/龙爸开讲
爱孩子:爸爸妈妈如何分工合作?
前面写过文章讨论丧偶式教育,我们的观点是旗帜鲜明的:不赞成父亲在教育中缺位。
尤其是对中国人而言,父母在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就是这样的,父母就像是我们吃饭时用的一双筷子,爸爸代表左边,妈妈代而右边。
◇ 01 ◇
给孩子最好的爱
大家经常喜欢说: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真的是这样吗?
在做家庭教育多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其实,孩子最渴望的爱不一定是陪伴,而是一个完整的家。
所以,就跟吃饭一样,这双筷子你少了一根,你怎么有效地进食呢,对吧?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但是,你看西方人,他们一般都学不会用筷子,他们毫无技术含量地使用刀叉。
刀叉简单呀,它是一个独立的东西。
但是中国人用筷子,它俩必须夹在一块儿你才能吃得了饭。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一味地去学一些西方的家庭模式和他们的教育经验,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家庭都出现了丧尸式教育。
那么,爸爸应该如何在教育中定位自己呢?
我想,爸爸应该代表着力量、权威、希望和未来。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会很有魄力、勇敢勇猛吧?未来进入社会之后,遇到很多人生的挑战,他能够不畏艰难,对吧?
那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爸爸进场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比如爸爸可以带着孩子去做一些体育运动。
现在的孩子好多都太娘炮儿了,不少学校里的体育课都没了;好不容易有个体育课,还是个女老师。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又虎又愣呢?
因为他天天就像发了疯一样地追着打,一眼看不见就上树了。
现在小学生你敢上树,还不把老师吓死,万一摔个好歹的,谁负责?
所以我们说,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勇敢、更爷们儿,父亲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
◇ 02 ◇
父亲缺位
那你说了:我们家是女儿,爸爸缺位应该影响不大吧?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将来有你后悔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缺乏父爱的女儿,未来极有可能会嫁给一个渣男。
因为爸爸缺位,女儿的情感中就缺少一份男性的爱,她会在潜意识中非常渴望这份爱。
所以,将来一旦有一个男的给了她这份爱,女孩就会飞蛾扑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爸爸给孩子的爱,其实是远大于母亲的。
因为它一旦匮乏了,这个女儿就会情感匮乏,将来如果有人帮她补上了这一部分爱,她甚至会舍弃所有跟他远走高飞。
所以,家有女儿的话,父亲给的爱一定要饱满,千万不要亏欠。
其次,女儿将来很可能陷入忘年恋。
如果女儿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她长大之后很容易嫁给一个老男人,比她年龄大很多。
因为她的父爱缺了,长大之后干嘛呢?“我一定要得到补偿”。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从小的欲望没有被满足,长大就会被放大。
小时候孩子心情不好,吃个糖哄一哄好了;长大后你再给个糖那哄不好,你得买个包,你还得加倍提供情绪价值,就这也不一定能救得回来,对不对?
小时候这个需求只有这么大,但它没有被满足;长大后这个缺口就变得超级大,你得花非常大的代价去满足它。
◇ 03 ◇
母亲越位
母亲千万不要在家里面什么事都包办了。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妈妈怎么做呢?
既当爹又当娘,家庭里外全让你干完了,在外花木兰,在内铁娘子。
你看你始终都保持着一个特别强势的状态,孩子是没有办法从你身上感受到修养和贤淑的。
所以我们说: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得多远、飞得多高。
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品行、品味。
所以,妈妈要在孩子的面前更多表现出你的温文尔雅、温柔、细腻、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鼓励性的、促成的力量。
爸爸在前面,妈妈在后面,孩子在中间,爸爸在前面领着跑,孩子在中间跟着跑,妈妈在后面干嘛?
鼓励你、推着跑呀。
爸爸骑着自行车驮着孩子,孩子不敢坐。
爸爸在前面儿骑着自行车,越跑越快,妈妈在后面一边鼓励,一边确认孩子抱好了爸爸的腰:
没事,没问题,不用担心。
这是一种良性的家庭的环境和氛围,而不是说妈妈非得做个女强人,一切大包大揽。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
不是不让你去鸡娃,而要是认清楚:华夏文明五千年,圣贤充其量几百位,大部分孩子都成不了孔孟这样的圣贤。
所以,你也没有必要按孟母的标准要求自己。
所以,大部分孩子的成长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普通却有价值的人。
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首先要保证孩子不会祸国殃民,不会去做破坏公共秩序的人。
这就要求孩子至少得懂规矩。
所以,中国文化才需要严父慈母,千年以来从没改变过。
那为什么现在的爸爸就会慈祥了呢?
因为爸爸缺位了呀。
爸爸一旦缺了位之后,给孩子的爱里面是要有愧疚感的。
愧疚的爱会产生更多的妥协,他的教育会显得心太软。
所以父亲依然要保持严肃的姿态,那妈妈要干嘛呢?
要当慈母,给孩子留下一个贤良的、淑德的、温文尔雅的,一个细腻的、端庄的、落落大方的形象。
这当然不是让你去当奥斯卡影后,而是要从内到外提高算己的涵养。
这样的话,孩子未来找另一半的时候,他就会也找这样一个温暖、温柔的人。
如果妈妈太过于严厉和强势,经常越位,大小事全包,天天唠唠叨叨,那等孩子长大后,十有八九是不敢结婚的。
为嘛呢?
因为他不敢娶一个丝毫不温柔、天天抱怨的黄脸婆。
所以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恐婚恐育?
我妈都这么啰嗦,我未来再找这样一个女朋友?唉!算了吧,吓死人了。
所以爸爸不要缺位,妈妈怎么样?妈妈不要越位。
你这样的话就是两个人保持各自该有的状态去教孩子,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说爸爸要干嘛?
爸爸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像希望一样去引领孩子,永远让孩子觉得爸爸是榜样。
妈妈要活成温暖的天使,时刻在后面滋养孩子、疗愈孩子,让孩子感觉他在前进的时候,始终是有动力的。
所以前边有人带,后边有人推,孩子慢慢地就学会了怎么样去跑步,怎么样去骑自行车……不知不觉中就走上了正确的成长之路。
所以爸爸、妈妈两个人的陪伴和教育都很重要,一个不能少。
一个唱好红脸,一个唱好黑脸;一个去教育孩子,一个去疗愈孩子。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