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之偏执:对付“杠精”的正确姿势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科普之偏执:对付“杠精”的正确姿势
今天我们来说一种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个词似乎有点偏学术,不太容易理解,对吧?
那这样,我们先说“偏执”。
它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钻牛角尖”,这样一说偏执型人格就好懂了,对吧?
实际上,网上有一个更形象的词来形容这种人,那就是“杠精”。
◇ 01 ◇
关于杠精
“杠精”的词源是方言中的“抬杠”,即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据不完全统计,抬杠一词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比如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甚至湖北的方言中都有这个词。
不过,“杠精”一说似乎在方言中并没有发现,应该是原汁原味的网络创造,比较接近的一种说法是山东话中的“杠头子”。
那么,杠精是什么意思呢?
指的是一类特别热衷于网上跟人抬杠的人。
不管你发表什么观点,这些人都有一种本事,能从你的话里找出错误,横加指责。
显然,杠精都会多少有点偏执性人格。
但是呢,并不是所有的争论者都是偏执型人格。
说起来有点绕,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看到别人观点,你不赞同,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而你适度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也是正常的一种表达。
比如,一个人说他喜欢吃苹果,你说:我更喜欢桃子。
这就属于正常的讨论交流,算不上抬杠。
但是,如果我说桃子好吃,你马上就来抨击我,认为我们爱桃的人就是不对,抑或污蔑我准备给桃子带货云云,那就有点过分了。
更有甚者,还搞人身攻击——说我们爱吃桃的人就不是人,或者我们要赚粉丝的黑心钱……
这简直就是疯汪汪嘛。
说起来,你可能会觉得可笑,心想:这怎么可能呢?
你不信的话,你去周董的评论区说点儿不是看看,看不把你喷死。
这种无聊的争执在网上到处都是。
◇ 02 ◇
偏执型人格
这种抬杠的逻辑,不是跟你客观地讨论观点,而是首先看立场。
只要立场不一致,马上指责:你是阴谋论,你就是别有用心的。
而这些杠精则成了火眼金精的大功臣,他们慧眼识出你的阴谋,没有让你得逞。
而且,他们还会站在道德或能力的制高点上对你展开攻击。
这种态度是偏执。
一贯以偏执态度与人打交道,就是偏执型人格。
当偏执型人格越来越严重,那就成了病,到了损害人际关系甚至社会和谐的地步,即为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者看待自己就是善良的小绵羊,觉得自己特别容易上当受骗,稍不小心就会被外部世界利用或伤害。
这是与他们的世界观合拍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充斥着勾心斗角和小人行径,他们不相信世上还是真善美这一说。
比如,你新到一个城市,找人问个路。
然后有个热心人说:我带你去吧。
在正常人的眼中,这不就是妥妥的正能量吗?但是,在偏执者看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呀。
这让我想到了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被害者心态,与之相关的一个医学术语是被害妄想症。
就是疑神疑鬼、子虚乌有——人家明明是小绵羊,他非说你是披着羊皮的狼,你说这是不是有病?
实际上,一旦达到被害妄想症的程度,那就属于精神科疾病了,有些病人非说别人要害他,跟踪他的手机,在电视上给他发暗号,医生给他吃药是在给他下毒……
这有证据吗?
病人才不管呢,他压根儿不需要证据,所以他才是妄想嘛。
但是,偏执型人格还远没到被害妄想症的程度,起码他会知道自己这是在猜想,并没有实际的证据。
但是,他也同时很坚持:虽然我这只是一种猜测,但是我坚决认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还美其美曰: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果处处都是防小人的心态,那在人际关系中显然会遇到很多麻烦。
因为在人际建立信任太难了,当你跟这种人合作的时候,他总是认为你在忽悠他,那还怎么搞?
或许你会说:这也挺好的,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坏人。
我要说的是,防人之心确实不可无,但你至少要掩盖自己的态度,暂时观察一下吧?等有了确实的证据后再给对方贴上坏人标签,行不行?
◇ 03 ◇
应对偏执型人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付偏执型人格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不对,他们急着要证明自己——我对你没有恶意呀,我就要让你看看我真的没有恶意。
且不说你能不能自证清白,你这样做会直接把自己拖入心理问题的泥淖。
首先,自证的过程本身就很痛苦。
现代刑法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这个搜集证据的过程,压根儿就不是你自己的事。
而且,面对偏执者的随意泼脏水,你很难证明自己的清白。
比如,有人指责你是一个坏人,按原则来说他应该列举你坏的证据不是?
但是,如果让你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坏人,那就太难了,除非你把你所有做过的事全列举一遍,全部不存在损人利己的行为,这才能说明你不是坏人。
而且,就算你这样做了,仍然可能说不清楚,因为没有第三方背书呀。
而且你列举得越多,对方可质疑的素材就越多。
其次,自证本身就是可疑的。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当你不断自证时,在偏执者的眼中,你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心虚的表现。
他的逻辑就是:你如果没有阴谋,你干嘛要这么卖力地取得我的信任呢?
这样说有点不直观,我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
如果你妻子怀疑你出轨,你要立即把手机拿出来让她查吗?
即便你没有出轨也不能这样做。
如果你立即献出手机,那就更可疑了。
那么,如果遇到偏执者,我们怎样更好地应对呢?
第一,认可他们的努力。
老话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所以,我们要认可对方的努力。
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认可他们的偏执,我们认同的只是他们的谨慎态度罢了。
具体你是不是坏人,是不是有阴谋,让他自己去想吧。
如此一来,你没有向对方进一步传送敌意,也没有递给他更多的把柄。
你可能会想:那我得多委屈呀?
千万要记住:跟偏执者相处,不开撕就是胜利。
那么,我们怎么进一步保护自己呢?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第二,拉开距离。
离这种人远一点——既然你不相信我,那我就少说,让你自己去判断。
这种态度会让双方都感觉安全,偏执者会认为你对他们并没有攻击性,也就因此失去了顶牛儿的动力。
所以,网上一旦遇到杠精,就是不回不看。
再凶猛的拳头,只要打到棉花上,那就没劲儿了。
那你会说:直接拉黑不得了?
不到万不得已,少做拉黑,因为拉黑代表着一种极端的攻击性。
如果你这样做了,那就是在拉仇恨,他会跟你不死不休,换个小号继续跟你杠。
其实,你之所以想拉黑对方,是因为你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对吧?
这时候需要多给自己一些情绪支持,你可以这样想:他是病人,我跟他叫什么真儿呀?只听过狗咬吕洞宾,没听过吕洞宾咬狗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