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好理科?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文/龙爸开讲
想要学好理科?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前面咱们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孩子学奥数所需的各种认知能力,而其中的核心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实际上,这种能力不只是数学需要,可以说它是所有的理科科目的基础。
◇ 01 ◇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
来我们先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让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给他说了一大堆,比如鸡蛋、葡萄、香蕉、酸奶、酱油、牛奶、土豆、盐、胡萝卜、咸鸭蛋、苹果……
我说了这么多,任谁也记不住,对吧?
那么孩子是怎么办的呢?他根据超市的分区将物品分门别类:
蛋类:鸡蛋、咸鸭蛋;
奶制品:酸奶、牛奶;
蔬菜:土豆、胡萝卜;
水果:葡萄、香蕉、苹果;
调料:酱油和盐。
你看,经过这样一分类,再结合每天所吃东西的记忆,就很容易记下来。
此外,分类之后再进超市买东西,效率特别高。
一个区接着一个区走下来,所需的东西就买完了。
看到了吧,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威力。
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你知道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了吗?
其实,它就是我们对事物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甚至推理的能力。
当然,在使用这种能力的过程中,它还与我们的思维严谨性、思考速度、表达能力密切相关。
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逻辑思维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
那你想一下:在上课的时候,如果孩子能轻易抓住老师讲的重点,并能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逻辑链条。
这样是不是想学习不好都难呢?
这又是逻辑思维的威力。
那个怎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呢?
今天我说四个要点,它们是两个方法+两个习惯:
两个方法分别是六和分析法和树状图分析法。
那两个习惯是什么呢?
一是看图书目录的习惯,另外一个是每日一讲的习惯。
◇ 02 ◇
六和分析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六和分析法,又叫5W1H分析法,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通用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问六个问题:
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
what什么事情?how什么方法?why为什么?
总结一下,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干的?还有这么干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讲这个方法怎么使用。
《口渴的乌鸦》是伊索寓言中最著名的一篇故事。
那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乌鸦是第几次喝到水的呢?
来,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一只乌鸦口渴得要命,他看到一只大水罐。
可是水罐里的水很少,乌鸦站在罐口怎么都喝不到。他想把罐推倒,但是这个罐实在太沉了,他推不动呀,那可怎么办?
这时候乌鸦看到了旁边的石子儿,他有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叼着石子,把石子投到水里,石子越投越多,水位越来越高,他终于喝到了水。
如果我们按照六和分析法研究一下这个故事,那就是:乌鸦(who)口渴的时候(when)在大水罐旁(where)喝水的过程(what)。
但是,他喝不到怎么办呢?(how),他把石子叨到水罐里。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水位太低(why)。
你看,经过这样一剖析,是不是就理清了故事的要点了呢?
那么,他是第几次喝到水的呢?
答案是第三次。
这个过程是不是很像英语的听力或阅读理解呢?经过六和分析,就可以迅速抓到最核心的信息,得到正确的答案。
◇ 03 ◇
树状分析法
接下来,我们讲另一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方法——树状图分析法。
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结构化的思维,建立起更系统、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那么,树状图分析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好用的方法从来都不复杂。
树状图就真的像一棵树一样,有树干,有分支,这是一种多层级的逻辑结构,特别适合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时使用。
化学是理综三科中相对知识点较多的一个科目,当初我家孩子在复习化学时,就经常会利用树状图分析法来帮自己加强记忆。
化学课中有一节叫做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我们就可以把物质比作树干,从树干中长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个一级树枝。
在一级树枝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根二级树枝。
二级树枝化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个三级树枝。
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从树干到树枝划分出12345的N级树枝,你看物质的分类就一目了然了。
树状图分析法这种归纳总结性的逻辑思维训练法,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搭起知识框架,我们在复习物理、生物等科目时,也可以多尝试利用这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和分析法和树状图分析法,是我认为最适合学生使用的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
当然,如果孩子想更深入地学习,其他还有更多的逻辑思维工具,比如鱼骨分析法、麦肯锡的七步分析法等等。
这里有一个很简便的学习途径,就是找一个不错的思维导图软件,照着模板做几次就能学会。
◇ 04 ◇
两个习惯
说完了两个方法,我还想和你分享两个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习惯。
第一个习惯是看目录。
我家孩子是有这样习惯的,拿到一本书,首先就是翻开它的目录页,看这本书的结构是什么样。
通过看目录就了解了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讲述的逻辑是什么。
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重点的去阅读,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快速整理分析了。
其实,学习过程也是如此,想让孩子学习什么,最好是先拎出来一个学习路径。
第二个习惯是每日一讲。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每天做完作业后,我会要求孩子用五分钟的时间,将当天学到的内容讲给他自己听。
讲述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比如——
首先,用一句话总结今天语文学到了什么。
然后,用一二三说明今天学习的内容,每一点后举出例子。
这样子讲出来清晰而又明确。
时间长了还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我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竟然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最明显的是做小组的总结阐述时,因为每次孩子都能准确地抓到了核心的观点和论据,所以他的阐述得分总是很高。
当然,也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一些逻辑思维相关的游戏,比如数独、魔方、围棋等等,课余时间玩一玩,既是放松,也是锻炼,一举两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